1、AI康复医院大模型在广州增城发布
近日,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医疗康养重点项目广东龙城医院启用暨AI医院大模型发布和项目签约活动”在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举行。AI康复医院大模型在现场发布,广东龙城医院正式启用,并与森林海旅游度假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结合环南昆山—罗浮山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特色,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康复养老需求,打造高端医疗康养综合体。据悉,广东龙城医院推出的AI康复医院大模型已经通过国家工信部备案,包括康复医学16个亚专科、64名AI康复医生、100个康复病种,涵盖人类康复医学99.8%的病种。(南方日报)
2、江西“移动介入手术车”进校园
近日,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省心血管病医院积极贯彻国家关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的部署要求,将“移动介入手术车”开进校园,为9833名学生开展免费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共筛查出45名心脏结构异常及1名室性心律失常的学生,并为其提供详细的后续治疗方案。这台被誉为“移动微型医院”的手术车,设计了专用的固定系统、空间扩展系统、消毒系统,将超声机、手术床、监护仪及多项专利设备组合到一个10米长的箱式卡车中,并装备了层流消毒系统,可不依赖医院、就地开展超声引导介入手术,实现了不开刀、无放射线、无造影剂,在清醒状态下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新华网)
3、西门子官宣2025年推20款“中国制造”
近日,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王皓在上海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门子医疗Siemens Healthineers计划在2025财年推出约20款“中国制造”的全新医疗产品。这一举措是对中国市场潜力的深度判断,也是其推动全球医疗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步骤。今年1月,西门子医疗在广东省深圳市启动了一个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与其2002年在深圳建立的现有生产基地协同运行,形成倍增效应,预计两个基地合并后整体规模将达到目前的三倍。(医疗器械创新网)
4、上海交通大学与东软医疗重磅合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东软医疗磁共振联合研发中心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中国高等学府与国有医疗领军企业的强强联合,更是落实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动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上海交通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多个国家级顶尖科研平台,其中上海交大磁共振诊疗高端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围绕磁共振诊疗一体化装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攻关实时磁共振、磁共振兼容机器人与材料、磁共振导航与介入、磁共振诊疗探针、多模态脑影像五大核心技术。东软医疗作为国产医疗领军民族品牌,具有深厚的产业转化能力和全球市场洞察能力。为突破高端磁共振的技术壁垒,东软医疗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目前已实现1.5T到3T磁共振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5、Cadwell在新的Sierra软件版本中推出创新功能
近日,神经诊断、神经监测和睡眠解决方案公司Cadwell Industries,推出了Sierra™ software提供具有专利待批、完全同步的肌电图(EMG)和超声波技术的版本,以支持增强的临床洞察力和简化的工作流程。与同步的肌电图和超声波一起,Sierra软件更新还提供了图像处理方面的进步,以帮助改善神经肌肉结构的可视化,并提供旨在支持电诊断工作流程的新工具,包括:Q模式™、肌电图/超声引导+、双/四模式、自动静音、塞拉分析™。(CISION)
6、经房间隔二尖瓣置换系统获FDA突破性认定
近日, HighLife SAS宣布其经房间隔二尖瓣置换系统——HighLife TSMVR获得FDA授予的“突破性设备”称号。HighLife TSMVR系统于2022年9月通过了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申请(“绿色通道”),并于2024年6月获得美国FDA研究性设备豁免(IDE)许可,同时在TCT、PCR等国际会议上公开的可行性临床试验中期数据,证实了该技术较现有治疗方式,可能实现更微创伤的二尖瓣置换。此外,2020年12月,沛嘉医疗宣布,将与HighLife签署一份许可协议。根据此协议,Highlife将向沛嘉医疗授予其正在开发的TSMVR专利产品的独占许可,沛嘉医疗有权在大中华区生产、开发和销售这些产品,而HighLife有权收取预付许可费和后续里程碑费用。(心未来)
7、中杰超润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近日,中杰超润(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由清源创投投资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核心产品人工半月板植入产品的临床和创新半月板缝合器的商业化,目前中杰超润加轮的融资也在持续开放中。长海资本持续担任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中杰超润成立于2020年,由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后创业团队,在种子轮投资人高远瑞研的协助和天使轮投资人幂方资本的支持下,正式组建了商业化运作的完整团队,转化北京科技大学核心材料技术及知识产权,又历经5年的进一步打磨,目前已经形成以人工半月板(置换)为核心的半月板损伤全周期解决方案植入器械产品平台。(动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