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一带一路> 媒体报道
“双基”联动赋能乡村医疗振兴
2025.03.24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山西中医药大学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基层医务人才培养、基层适宜技术推广的“双基”实践项目,将医学教育和医疗技术帮扶融入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赋能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乡村医疗振兴。

 基层医务人才的培养实践

  基层医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山西中医药大学作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培育基地,致力于构建全方位的基层健康服务知识体系,为乡村医疗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守好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为乡村医疗振兴注入新活力

  国家实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程,目的在于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培育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山西中医药大学自2011年开始招收中医学专业定向免费教育医学生,15年间招生人数由每年50名扩至100名。学生入校即签订协议,毕业后到定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学校以“毕业后能够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全科医疗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中医人才”为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将基层实践计入学分,基层、全科、实践成为定向生培养的核心要素,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落实在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方面。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500余名毕业生已充实到各县区基层一线,逐渐成为基层医疗工作的中坚力量。比如,2017届毕业生李奇敏同学服务于临汾市尧都区屯里镇卫生院,每日门诊量20余人次;2021届级梁逸飞同学服务于汾阳市贾家庄镇卫生院,疗效深受周边群众好评……山西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正以青春之活力在基层一线发光发热,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为乡村医疗振兴展现新担当

  山西中医药大学坚持党建引领、特色赋能,推进开展有声有色、有形有影、有感有效的大学生寒暑期“三下乡”活动,多次受到团中央表彰嘉奖。2024年暑期,学校紧扣“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组织88支实践队1300余名师生走进山西7个市35个县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440余小时,覆盖人群5720余人次。第四临床学院“团团助力,康养送爱”社会实践队在下乡途中目睹交通事故,立即对伤员进行紧急止血、固定包扎,成功救助伤者,深刻体悟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寻访基层好医生”实践活动,成为中医院校特色品牌项目,通过对46名村医“一对一”访谈、观摩学习,学生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决心以基层好医生为榜样,扎根基层,做群众健康的第一线守护人。通过系列实践活动,青年学生一方面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提供特色理疗服务,让百姓在服务中认识中医、感受中医、信任中医;另一方面,在乡村医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定制化继续医学教育为乡村医疗振兴锻造新动力

  山西中医药大学认真落实学习型社会建设中“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重要责任,通过强化医学继续教育,坚持开展基层中医药医务人员系统培养,先后完成全省中医基层骨干人才培训项目、非中医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学习班、全国西学中基层骨干人才培养项目、中医药优势技术技能培训强基工程项目以及中医疫病防治骨干人才高级培训班等,对基层中医药骨干人员开展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临床运用、基层常见病症的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康复治疗、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培训,有力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医疗诊治水平。

  近五年共开展系统培训12期,培训4319人次,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一对一”跟师实践,帮助学员内化中医思维,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认识疾病、处理疾病,强化基层中医药卫生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比如,昔阳县李家庄乡安阳岭村卫生室的吴成功医师经过系统培训,运用磁圆梅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滑膜炎,成效显著,深受好评;和顺县中医院郭素红医师应用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腹痛、咳嗽,采用梅花针叩刺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得到百姓认可。

  基层适宜技术的推广实践

  国家《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100%波胆网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能够规范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山西中医药大学在多年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的实践中进行了丰富探索。

  组织医疗小分队让适宜技术沉下去

  近五年,山西中医药大学各临床学院组织多支医疗小分队,深入基层一线,系统推广具有较高安全性、有效性,易操作、成本低的中医适宜技术。第一临床学院(中医临床学院)开展8期“注射疗法治疗内痔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惠及基层医疗服务人员970人次;第二临床学院(针灸临床学院)开展“新九针操作及应用”“中医基础知识及适宜技术”“艾灸疗法的应用”等基层培训12期,培训1737人次;继续教育学院开展25期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培训2439人次。各医疗小分队针对磁圆梅针、督灸、火龙灸、火针、锋钩针、刮痧、拔罐、贴敷、熏洗、推拿等10多项山西地方特色鲜明的适宜技术开展重点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基层中医适宜技术与经方应用培训”吸引960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学员们进一步掌握了经方扶阳治疗内科常见病的临床应用;“基层适宜性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培训暨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班”吸引363人,推进了糖尿病及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适宜技术推广。通过深入基层、送教上门,教师们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更加精准地掌握了基层所需所盼,促进了有的放矢开展教学活动。

  开展定点帮扶让适宜技术活起来

  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山西中医药大学派驻和顺县横岭镇工作队把“中医特色适宜技术传授”作为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定期培训基层医生各类适宜技术要点,让中医适宜技术真正走进田间地头。第一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对繁峙县金山铺乡的定点帮扶秉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送技术、保健康,助力乡村医疗振兴。第二临床学院与省内6所县级中医院、8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专科医院医疗联合体,以重点专科特色开展适宜技术帮扶,同步采用中医“师带徒”的方式,让适宜技术落地开花。第四临床学院赴榆社、和顺、汾西等地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为受援单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打通了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定点帮扶,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缩小了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医疗差距,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做出了贡献。

  创设续航学习解开技术困惑

  基层医务工作者是中医适宜技术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所学所思、所践所悟直接决定了技术推广应用的水平和成效。山西中医药大学主动搭建中医专家交流平台,在各类学术会议召开期间穿插安排基层医生答疑解惑专场;同时,通过推进中医药优势技术技能培训强基工程、开办经方扶阳治疗疑难病理论与实战高级研修班、新九针在骨关节病中的应用专项技术高级培训班等,为掌握适宜技术的基层医生答疑解惑,推进适宜技术的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实战学习,备受学员好评。今年,学校党委进一步做出了成立乡村振兴医师学院的部署,着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及时掌握基层一线医疗需要,系统满足学员学习诉求,动态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打造校地“双向奔赴”“协作呼应”的新样板。

  赋能效应最大化的实践设想

  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双基”实践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完善。如何实现乡村医疗振兴赋能效益最大化,帮助基层医务服务人员专业能力再提升,更好满足基层群众的健康需求,是学校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更加聚焦基层医疗人才培养的全科性

  基层医疗工作的特点在于病种多、范围广。在乡村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进一步突出全科教育特点,帮助学生具备全科医生的综合诊疗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基层医疗服务的“多面手”角色,促进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健康队伍建设。

  更加聚焦基层适宜技术推广的指向性

  学校目前已经开展的基层适宜技术近30种,但因山西各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等的不同,技术应用各有侧重、尚不均衡。作为推广主体,学校将进一步因地因时制宜,建立一套吻合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适宜技术应用手册,推进适宜技术的各方面潜力再释放。

  更加聚焦基层群众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性

  基层百姓对中医的认知差异较大,学校需要强化中医技术和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与普及,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中医疗法,选择中医适宜技术。通过中医药健康知识宣讲,开展中医义诊帮扶,提供特色理疗服务,让百姓在可感知的医疗服务中认识中医、了解中医,让中医药知识融入民众日常,走进千家万户。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健康保障。山西中医药大学实施“双基”联动,推进系统化多样化的基层医务人才培训和多渠道多角度的基层适宜技术推广,在打造高素质中医特色鲜明的基层医疗队伍、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上作出了有益尝试。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努力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和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山西中医药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