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聚焦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攻坚任务,创新中医药重点专科发展机制,分三批建成28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660个成员专科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推动了优质中医医疗资源下沉,满足了基层群众“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诊疗需求,以较低财政投入取得了较高中医药服务产出,推动了全省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坚持系统谋划,着力打造专科集群建设新模式
山东以提升中医药专科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核心,探索“高质量、同质化、集约化”专科集群发展机制。一是突出高位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科集群建设,纳入改革攻坚任务强力推进。省卫生健康委印发专科集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服务能力、特色优势、人才队伍、适宜技术、专科管理五个方面建设任务,省财政三年给予1.2亿元专项经费支持。成立由国医大师、院士和全国名中医等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指导专科集群建设工作。二是突出顶层设计。遴选发病率高、重点专科集中的15个专业,采取“纵向成集、横向成群”的建设模式,按照“最强专科牵头+5个市级成员专科+不少于10个县级成员专科”的原则,组建形成“金字塔式”专科集群建设模式。牵头专科负责引领、督导市县两级成员专科建设;市级成员专科承上启下协助牵头专科,带动县级成员专科发展;县级成员专科发挥县域龙头作用,对辖区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帮扶。三是突出机制创新。组建专科集群建设管理办公室,建立指导交流、规范监督、督导评估、宣传激励等工作推进机制,梳理6大类277项任务指标,实行月调度、季通报。牵头专科和成员专科签订建设任务书,定期召开推进会、学术会和总结会,专科集群建设效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审、资金分配等工作结合,确保专科集群建设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坚持重点突破,着力探索专科集群建设新内涵
山东围绕专科集群建设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临床诊疗优势,着力破解制约专科集群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一是注重人才培养。发挥专科集群人才培养平台作用,开展专科集群五级师承教育,遴选一批高年资专家为师承指导老师,选配中青年业务骨干为学术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截至目前,牵头单位累计为成员单位培养专科骨干2200人、学术继承人1682人。强化“西学中”培训学习,集群内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参加“西学中”培训率达80%。目前,集群在岗人员高级职称人员占比19.21%,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比达到68.54%。二是注重协调联动。以打造医联体、专科联盟建设升级版为目标,在集群内实施专科协同、病种协同,拓展中医药优势专业和病种的覆盖面,搭建集群内远程会诊平台,打破省、市、县级中医医院地域壁垒,畅通上下转诊渠道,集群累计向上转诊患者41158人次,向下转诊患者126880人次,满足基层群众便捷就医诊疗需求。三是注重资源共享。牵头专科在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规范、高层次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集群内共享,带动成员专科诊疗、科研能力同质化提升。联合省药监局制定印发200种院内制剂调剂使用目录并每年动态调整,支持中药院内制剂在集群内调剂使用。
坚持示范带动,着力塑造中医药诊疗服务新优势
发挥专科集群建设示范带动作用,全省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跃居全国第三,县级公立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全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均居全国前列。一是诊疗能力不断提升。优化中医诊疗服务标准,集群牵头单位为成员专科推广先进诊疗技术714次,按病种付费的中医单病种病例数达到26.73万,进一步规范了专科集群诊疗行为。二是特色优势更加突出。集群内门诊患者中医非药物疗法使用率达到31.64%,较去年同期提升7个百分点;住院患者以中医为主治疗的比例达到56.80%,较去年同期增长16个百分点。三是运营管理持续规范。牵头专科至少每半年到市级、县级成员专科实地巡诊巡查一次,累计巡查2558次。召开集群建设工作会议440次,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流程管理,确保了医疗服务的规范和安全。
下一步,山东将进一步加大专科集群建设力度,不断提质增效,打造中医药优势专科高质量发展齐鲁品牌,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