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药店行业已从“流量红利时代”变为“留量竞争时代”。相对而言,公域流量成本高,用户黏性小,所以,私域运营的价值重新被审视,它不仅是工具的升级,更是从“以货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然而,近期多地药店因私域运营踩到“合规”红线被重罚的消息出现——2024年3月,重庆一药店因在微信群直播售卖药品,且违规储存药品,被重罚195万元,并且禁止其前法定代表人十年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同年6月,天津某药店4名员工因在朋友圈发布处方药广告被罚5万元;近期某连锁药店在社群营销中打“擦边球”,以健康咨询为饵诱导购买保健品并涉嫌虚假宣传,已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药店的声誉,更对消费者用药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监管愈加严格的当下,药店如何做好合规化?
私域营销这四条红线不能碰!
红线一:处方药宣传零容忍
依据《广告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处方药仅允许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药监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发布广告。不得在朋友圈、微信群、短视频、直播等大众传播渠道出现处方药名称、功效、价格等宣传信息。
红线二:药品直播销售要合规
任何单位或个人在直播平台销售药品,必须同时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并且,为确保药品来源合法、销售行为规范,药品直播销售受到地域限制,严禁跨地域配送。
在直播宣传中,必须坚守真实性原则,禁止使用夸大其词的绝对化用语,如“疗效最佳”“包治百病”,也不得利用医生、患者的形象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推荐证明,以免误导消费者。
红线三:私域运营资质要完整
私域运营的企业需确保企业微信认证、小程序备案、社群管理记录等资质和记录的完整性。同时,若健康咨询类服务涉及诊疗建议,必须配备执业药师实时审核,不得违规提供医疗咨询服务。
红线四:用户数据避免滥用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私域运营中用户数据的收集与使用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即未经用户明确授权,不得擅自收集健康信息、交易记录等敏感数据,防止用户隐私泄露,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药店私域营销,如何做好合规化?
在私域营销中,药店如何避免“踩雷”,如何避免触碰合规红线?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系统化的合规策略,从源头预防合规风险。
首要任务是明确合规要求,建议药店员工深入研读微信、抖音等平台关于药品推广的限制条款,以及《药品管理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营销活动合法合规。
员工作为私域营销的直接参与者,其合规意识至关重要。药店应加强对员工的合规培训,通过分享合规操作要求和典型案例,解读法律法规,提升员工的法律素养和风险意识。并定期举办合规培训和分享活动,让合规理念深入人心,避免药店员工因无知或侥幸心理而导致违规。
在数智化方面,AI智能体可以帮助药店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例如可以自动识别营销文案中的敏感词汇,提醒修改;在直播售药场景中,实时监测主播言辞,防止出现夸大疗效和出现绝对化词语等违规现象。同时,AI还能优化话术,提升营销内容的合规性和吸引力。
在推广非药品类产品时,药店需确保宣传内容真实准确,避免夸大功效或误导消费者,不得暗示产品具有治疗作用及使用制造紧张氛围的词汇,特别需注意避免使用医保等敏感词汇进行宣传。
与第三方团队合作时,药店需明确合规责任,通过签订协议、建立审核机制等方式确保合作过程中的合规性。对第三方团队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其营销技术和服务质量符合要求。在与直播团队合作时,对其直播脚本进行事前审核;与社群运营团队合作时,要求明示活动规则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通过强化一系列管理,降低合规风险。
合规是药店私域营销的“生命线”,药店唯有严守合规底线,将药品安全置于首位,才能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私域营销的过程中,药店人需时刻警惕合规风险,以专业服务和诚信经营赢得用户信任,真正做到“留量”而非“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