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全国医疗保障工作召开,对2024年医保工作进行总结和新一年的工作部署。其中,在2025年医保工作安排中明确多项措施支持商保发展。包括: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优化、医保支付机制、强化医保战略购买以及引导创新药械研发生产等措施,为商保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1.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完善基本医保三重保障制度梯次减负功能,并积极支持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差异化发展。这意味着商业健康保险在构建多元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持续赋能群众健康
鼓励支持商保机构开发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并巩固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鼓励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3.优化医保支付机制
探索商保、慈善互助等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为商业保险机构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结算方式。
4.赋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探索创新药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引导普惠型商业健康险及时将创新药纳入报销范围,研究探索形成丙类药品目录,并逐步扩大至其他符合条件的商保。
5.强化医保战略购买
加大对创新药械研发生产投入。医保部门将探索在数据共享、个账使用、费用结算和打击欺诈骗保等方面,与投资真金白银支持创新药械的商保公司进行更高水平作。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政策回顾
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发布,立足"保基本"的定位,明确构建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医疗需求保障水平。
下图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构成图表:
医保商保"总对总"已实现对接
10月28日,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于当日开展全国医保信息共享数据服务培训交流会,保险行业300余人参加了会议,宣告医保商保信息平台"总对总"实现对接,下一步,将在金融监管总局的指导下,以客户信息授权为前提,分批次推动行业开展医保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
意义:标志着商保在获取完整准确的医疗信息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基本医疗保险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政策执行范围: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改革原则: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参保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筹资模式: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基金管理: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
政策执行范围: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改革原则:立足城乡居民负担和基金承受能力,充分考虑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异,保障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医保待遇
覆盖范围: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所有应参保(合)人员
筹资模式:实行个人缴费与政府补助相结合为主的筹资方式,鼓励集体、单位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给予扶持或资助(动态调整)
基金管理:社会统筹
大病保险
大病保险制度运行机制可以简单概括为"基本医保报销封顶线以上的二次报销"。这意味着,当参保人员因大病产生的医疗费用超出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限额后,大病保险会对此部分费用进行进一步的报销。但因为各地区的统筹层次不一致、大病保险筹资能力强弱和管理方式不同,具体的报销还会因为人员类型(特困人员、低保对象、返贫致贫人员、孤儿、救助对象等)、就诊地域(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医院类型(按县级、市级、省级或一级、二级、三级)等条件产生差异。(目前大部分地区已经取消最高支付限额)
我国基本医保参保水平相对稳定,但随着筹资标准逐年提高,需进一步重点考虑如何提高居民参保人群粘性度
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增长相对稳定,可能与城镇就业人口的增加,以及国家对职工医保的持续投入和政策支持有关。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的下降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人口老龄化、部分居民转向职工医保、以及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和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等。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居民可能已经转变为城镇居民,从而影响了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
总体来看,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数稳步增长,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有所下降。这反映了我国医保制度在不同群体中的覆盖情况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提示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激励和保障水平,以实现更广泛的医疗保障覆盖。
2023年末商保整体市场规模超过9000亿,较10年前相比增长超7倍多
根据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开统计数据整理,保险业经营数据主要分为财产险和人身险两大块,人身险又细分为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由下图趋势可以看出,2015年-2020年期间健康险增长速度势头强硬,2020年后连续4年增长趋于平稳。
总结:通过商保目录助推"医药险"融合发展,打通深度合作的通道,满足生态各方创新发展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