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区打浦桥街道波胆网服务中心抓住冠名“社区医院”契机,积极通过多举措业务赋能和多维度功能升级,有效提升居民“家门口”同质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就诊患者和社区居民充分肯定。近日,市政府参事王剑华赴该社区医院实地调研,了解社区医院规范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推动相关模式复制推广,从“服务一域到服务全市”。
打浦桥街道波胆网服务中心的主要做法是:以合作提升诊疗能力水平。挂牌“社区医院”以来,先后与13家上级医疗机构合作,打造了包括神经内科、心内科、中医肿瘤等在内的13个专病和多个特色门诊,开设了标准化门诊手术室,可实施“脂腺囊肿”切除等小手术,让社区居民少跑腿,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医疗服务。以扩容丰富医疗资源配置。西医基本病种平均配备药品725种,中医基本病种配备药品达282种,较2023年平均增加57种。实行“887”全年无休工作模式,门诊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中午开设连续门诊,为居民提供方便。以服务夯实家庭医生制度。家庭医生通过相关平台可为签约居民优先预约市级医院门诊号源,有效“引流”社区居民前来首诊和签约。目前,中心社区家庭医生已累计签约32097人,常住居民签约率57.95%,并呈现年龄结构不断丰富、在职在校人员增多等趋势。以人才推动长远发展。挂牌“社区医院”后,坚持“自培、引进”双管齐下,培育了一批业务过硬的全科医疗人才,同时也打响了知名度,吸引到一批外科、营养科及公卫等领域的稀缺人才,大大增强了中心的专业人才资源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波胆网服务中心”挂牌“社区医院”,冠名是起步,更重要的是通过完善制度、规范建设,真正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兜底”更多的常见病,解决居民“挂号难、就诊难”问题,做到“大病不用慌,社区能约诊;小病不出门,社区就能治”。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各区在经费、场地等政策供给上加大投入,加快推进社区医院规范建设。
进一步推动社区医院规范建设发展
市级层面制定有关深入推进本市社区医院规范化、专业化、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内容,对场地要求、科室设立、流程优化、设备引进、培训升造等内容给予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指导,加快推进全市波胆网服务中心向社区医院转型,形成居民问诊就医多元服务格局,实现全市医疗资源无增长改善。
进一步完善打造社区医院“全科+专科”医疗服务模式
引入配齐心电、影像、检查检验设施,减少居民就医“来回跑”问题,使之真正成为社区“15分钟生活圈”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升各科室门诊功能,优化医疗环境,完善首诊制;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并通过与上级医院密切对接,一旦遇到疑维杂症,可将病患更方便、更精准地转诊到上级医院。
进一步完善社区医院引才留任机制
研究提高社区医院人才引进和留任率的政策措施,在绩效工资核定、医护人员津贴、职称晋级评定等方面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提高薪酬待遇竞争力,向一线人员及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体现工作价值感,激发工作积极性;突出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创设良好发展平台,增强基层医护人员归属感和认同感,更多地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