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医药馆> 中医疗法> 推拿按摩
缓解秋燥 按揉三穴
2024.08.28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天气候干燥,其气清肃,失于水分滋润,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景象。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相应,做好四时养生,就要顺应自然变化,做到“天人相应”。日常生活预防秋燥,除了适当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适当吃沙参、西洋参、百合、银耳等滋阴润肺的药食两用物质外,还可善用人体穴位。比如时时按揉中府、照海和天枢等三穴,可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不适症状。

 中医对秋燥的认识

  “燥”本为自然界六气之一,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当燥气太过,使人致病,便为燥邪。燥邪伤人,容易耗伤津液,使人出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上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涩甚至皲裂。燥邪伤人,多自口鼻而入,首犯肺卫,发为外燥病证。初秋尚有夏末的余热,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深秋近冬的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则会发为凉燥。

  肺主秋,同属五行之金,肺为清虚之脏,喜润恶燥,故秋季易见肺燥之证。呼吸系统疾患在秋燥影响下容易复发或加重,比如干咳少痰或痰黏、痰中带血等症状加重。肺与大肠相表里,平素胃热阴津不足之人,容易出现大便干结,并伴有目赤、口舌生疮、烦躁不安等症。

  腧穴调理

  中府

  中府,手太阴肺经腧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简便取穴为正坐位,以手叉腰,先取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穴,当云门穴下1寸,平第1肋间隙处,即为本穴。中,指中焦、中气;府,聚也。肺经起于中焦,中府为肺经首穴,是中气汇聚的地方,故名。本穴具有宣肺理气、和胃利水的功效。中府为肺的募穴,临近肺脏,是肺气结聚胸腹的地方,又为肺经和脾经的交会穴,肺和脾合气于心,故按揉中府可宣发、肃降肺气和输布津液,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气喘、咽干、口鼻干燥、皮肤干裂等症状。

照海

  照海,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内侧,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照,光及之象;海,水归聚处。本穴在内踝之下,为阴跷脉所生,肾经脉气归聚如海之处,故名,具有调阴宁神、通调二阴的功效。肺为金,肾为水,金水相生,肺气宣发肃降行水有赖于肾气的促进。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肾经和阴跷脉均与胸膈、肺系和咽喉相通,故按揉照海穴,可滋阴补肾,有效治疗咽喉干痛、目赤肿痛、干咳、声音嘶哑等秋燥诸症。

  天枢

  天枢,足阳明胃经腧穴,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肚脐为人身之中,脐上应天,脐下应地,本穴位于脐旁,通于中焦,为人体上下腹的分界,是中下焦气化出入的枢纽,有斡旋上下、职司升降的功能,故有调理肠腑、升降气机的功效。天枢为大肠募穴,通治大肠疾患,按揉天枢穴对秋燥所致胃热津亏引起的腹胀肠鸣、便秘、腹痛皆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同时天枢穴又能治疗泄泻、痢疾,可对秋季多发的肠炎有预防效果。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