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几个朋友和患者诉苦:一到冬季,气候干燥,全身就会瘙痒难忍,有的已经反复多年,吃了不少药却没什么效果,便问我有无好办法可缓解。我告知他们按揉曲池、血海、风市、膈俞、神门五个穴位,可以起到疏风清热、润燥止痒的作用。几天后收到反馈,均有明显的效果。
病因病机
皮肤瘙痒属于中医学“风痒”“痒风”“风瘙痒”“血风疮”范畴,是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且皮肤无原发性损害的皮肤疾病。本病病位在皮肤,病机为邪郁肌表,常因肝肾阴虚、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得宣发疏泄而致。冬季天气寒冷,导致皮肤干燥,故而多见此病。
本病初发以皮肤无损害,阵发性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饮酒、熬夜、情绪变化及某些暗示都可诱发瘙痒及加重。搔抓患处后,会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继发损害。部分患者入夜后瘙痒加重,影响睡眠,故还会出现头晕、精神忧郁、烦躁等症状。
风热血热引起的皮肤瘙痒可表现为瘙痒剧烈,遇热加剧,搔抓后皮肤弥漫潮红,可见抓痕、血痂,伴有心烦、口渴、小便黄、舌红苔黄等症状;湿热内蕴引起的皮肤瘙痒可表现为持续性瘙痒,抓破后继发感染或湿疹样变,伴有口干、口苦、胸胁胀闷、食欲减退、小便黄赤、便秘、舌红苔黄腻等症状;血虚风燥引起的皮肤瘙痒可表现为瘙痒日久,入夜痒甚,形体消瘦,皮肤干燥多屑,伴有腰膝酸软、夜寐不安、头晕眼花、舌红苔少等症状;脾虚肺弱引起的皮肤瘙痒可表现为阵发性瘙痒,遇风触冷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气短无力、大便时有溏稀、舌淡苔白等症状。临床治疗当以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疏风止痒为主,选取以下五穴按揉调理,可有效缓解皮肤瘙痒。
腧穴调理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为大肠经合穴,肺主皮毛,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经脉病候“是主津所生病者”,《难经》又言“合主逆气而泄”“冬刺合”,故按揉曲池穴既能清肌肤之热,又能清胃肠湿热,起到搜风止痒的作用。
血海足太阴脾经腧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海穴为脾经脉气所发,气血归聚如海之大,是调血的要穴,具有健脾化湿、调经统血的功效。血海别名“百虫窠”,故按揉血海能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对血热、血虚等与血有关引起的皮肤瘙痒皆有很好的效果。
风市足少阳胆经腧穴,在股外侧,腘横纹上9寸,髂胫束后缘,为祛风之要穴。市,集结、集聚、市集之意。因本穴主治为风之集聚导致的全身瘙痒、半身不遂等,故得此名。《针灸大成》《医宗金鉴》等针灸古籍中便将浑身瘙痒作为该穴的功效。按揉风市可祛风化湿止痒,调和营卫。
膈俞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膈俞为八会穴中的血会,具有宽胸理气、和血止血的功效,与血有关的病症均可选用该穴进行治疗。膈俞与血海相配,可养血润燥、祛风活血,同时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神门手少阴心经腧穴,在腕部,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心主血脉,主神志,气血不和或血虚均可致肌肤失养而发痒,故《素问》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之说。《灵枢》云“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原”,神门为心经原穴,具有调整心和心经虚实的功能,故选取神门可养心安神止痒,有助于缓解因全身瘙痒带来的烦躁、焦虑、抑郁等神志症状。
要预防全身瘙痒,日常还应注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戒烟限酒,少食鱼虾等海味发物,保持皮肤清洁。瘙痒发作时要避免过度搔抓,以免抓破皮肤,造成继发感染,同时要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洗浴,且忌热水烫洗。若再积极按揉上述五穴时时调理,便可改善脏腑气血,调和营卫,疏风养血,润燥止痒,有效缓解全身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