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科门诊经常会听到患者陈述病情时说这样的话“大夫,我最近老是反酸,嗓子疼,还口干舌燥的,是不是跟我爱吃辣的有关系?”“忌口是否就是不吃辣的、油腻的就行?”“平时我多吃点水果可以吗?跟吃中药没冲突吧?”这些患者有些知道一些忌口事项,但没有严格执行,引起了旧病复发;有些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忌口具体包含什么品种;还有些对于食物的食性认识不到位,导致误以为吃了没事,实则会加重病情。那么中医所说的忌口到底是什么?服用中药期间忌口具体应该怎么做?今天,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白杰为您解答。
中医“忌口”的概念及思想理论基础
中医常说忌口,广义内涵丰富,包括一切不利于疾病、治疗、养生的饮食内容和方式。狭义指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也是医生经常叮嘱患者要注意的事情。
中医忌口思想产生背景非常复杂,有来自原始采集渔猎、农牧业生产的经验积累,有传统中医药理论的阐发,也有临床经验的总结等,其中涉及的中医理论方面,主要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五行理论、食物性能理论和中医辨证论证思想等。
中医学认为,饮食大多性味平和,但也有寒热阴阳的偏性。正常人进食有偏性的食物,若膳食多样,食物的性能之间相互中和,再加上人体自我调节功能,一般无大碍。但病人的脏腑自我调节功能较差,患病期间吃不适合体质、不利于病性的食物,可能会妨碍治疗,或加重病情。因而就有疾病忌口的要求。例如脾胃虚弱,体内湿气较重的人就不适宜和别人一样立秋贴秋膘了。
疾病期间一般性忌口内容
中医常说忌生冷、粘腻、油腻、腥膻、辛辣等。对于不同的疾病,忌口程度和忌口内容是不同的。
比如生冷食物是胃肠疾病患者最不适宜;油腻食物有损脾胃之健运,胃肠疾病、黄疸、感冒等患者均应该忌口;辛辣刺激性食物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肝火旺的病人最不适宜。
生冷
“生”指未经热处理的食品,与“熟”相反,分为两类:一指无需热处理的食物,如水果、部分蔬菜等;二指需要热处理但未进行热处理也可以吃的食物,如生鱼片、生腌、沙拉等。
“冷”一指温度偏低的食物,如冷饮、雪糕、凉白开等;二指食物性质属于寒性或凉性,如苦瓜、芥菜、冬瓜等。
按照以上划分属性,不难看出,生的东西大多是冷的,而冷的东西不一定是生的。比如冬瓜、苦瓜,煮熟后也属于寒凉食物,只是凉性会因为热处理后略有减少,但这种热处理并不能使其改为热性。
粘腻、油腻
大部分人对油腻的概念比较明确,指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猪板油、肥肉等。
粘腻和甜腻经常分不开,指高糖、高油脂、高热量,难消化、易积食的食品,如:甜点、黄油奶酪、巧克力、沙拉酱、咖哩、粘糕、炸糕、汤元、粽子、豆腐脑、卤煮火锅、油茶面、奶茶、芝麻酱/糊、炸酱、馅、丸子、猪蹄、腊肉肠、垃圾快餐等。
腥膻
腥膻指气味难闻的肉食。例如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动物内脏、血制品;牛肉、羊肉、狗肉、鹿肉等。
辛辣
辛辣指味道或气味辣的食物,例如辣椒,青椒,蒜,蒜苗,蒜黄,洋葱,韭菜,香椿,菜,大葱,茴香,芥末等,酒(包括红白啤,酸糟,药酒等)。
加工食品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饮食性味应顺应个人体质、顺应天时,应因地制宜,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要警惕食用非时令、非本地、非天然成熟食品、罐头、熟食、零食饮料等工业品。
除了吃什么要注意 怎么吃也要重视
病中饮食要注意食物的质和量,要有规律的吃一日三餐,尽量适量吃品质好的食物。患者往往脾胃功能低下、食欲减退,不可强食。如果勉强进食,或进食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则不利于疾病恢复。比如感冒时期,过食会造成腹部饱胀、消化不良,加重胃肠的负担,妨碍机体抗御外邪,可能妨碍感冒康复,甚至加重病情。
警惕“食复”
食复指病愈之初因饮食不节而致疾病复发。很多人觉得病刚好,应该大吃特吃一顿把营养补回来,殊不知病后饮食的种类和数量都应有所节制,量应从少到多,食质宜从稀到稠,从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到正常饮食。疾病初愈时脾胃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邪气还未全部祛除,忌过早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忌多食,以免造成食复。
以上服用中药期间的饮食注意事项是一般性内容,中医忌口讲究相对忌口,确定是否忌口及忌口内容时,要辨病性、辨病证、辨病程;要考虑到食物和药物、食物和食物之间的搭配禁忌;还要考虑到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生理期、饮食习惯等因素。服用中药期间,需严格遵守医生建议,注意食物的选择,才能更有利于药品功效的发挥和疾病的尽快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