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医院自身发展驱动下,“一院多区”建设进入“快车道”。通过“一院多区”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一方面可以解决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限制问题。
然而,如今各家医院多院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规范引导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的建设与管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健康界特别策划了《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专业促进项目》,深入探索“一院多区”一体化管理机制与模式,为提升“一院多区”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日前,《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专业促进项目》“标杆医院学习之旅”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探讨国家队医院“一院多区”发展策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学科(专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黄欣、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学科(专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丁凡、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亚、湖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沈波主持下,多位医院管理专家从不同维度深度解析多院区建设实践与思考。
聚焦“国家队”先锋策略
为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要,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近年来,西安交大一附院一方面在积极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要求,另一方面,也在全面推进“一院多区”的发展战略,打造了“三院四区”的发展格局。
健康界常务副总裁程实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专业促进项目》“标杆医院学习之旅”走进拥有80多年历史的西安交大一附院,成为这一项目的第104场学习活动,也为新100场标杆学习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家卫建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研究部主任黄二丹在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分院区同质化建设的路径与评价》为主题的演讲中指出,“一院多区”的本质是“一院多址”,它跟紧密型医联体、医疗集团、托管等存在本质区别,判定标准是一个法人下的多个执业点,而非多家医院、多个法人之间的整合。
他指出,一院多区同质化路径,是强化党建引领、统筹功能定位、统一布学科局、统一调配资源、统一内部管理。建设新院区不能完全复制一个专科非常平衡的三级医院,而是要突出专科特性,设计好“平急转换”的相关机制。
如何评价多院区同质化管理是否成功?黄二丹介绍,通过前期指标筛选过程,相关规范性政策文件最后按照医疗同质、管理同质、平急转换和满意度四个维度,形成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并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讨论和设置,从人力资源配置、质量安全等角度进行综合打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执行院长邹余粮以《一院多区同质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的演讲中表示,西安交大一附院全面推进一院多区发展战略,打造“三院四区”模式。其中,东院区是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介绍,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建立东院区之初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制定了东院区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以及东院区管理方案等文件,涉及到人力资源、绩效薪酬、医疗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资产与财务管理、运行服务等六大方面。
在总院区精心部署下,东院区坚持“三个一”,也就是一个规划、一个班子、一套制度的总体原则,稳步推进一体化、同质化、差异化,使得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其中,如何做到‘一院多区’医疗质量同质化是关键。”他指出,医院由多名垂直学科负责人坐镇东院区,推进学科一体化建设,从而促进医疗同质化实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韩建峰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建设之路》为主题,分享了以西安交大一附院为输出医院,以青海省人民医院为依托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历程。
青海地处高原,地广人稀,经济较为落后。加快高原医学发展,对健康中国建设、保护高原人居健康意义重大。他介绍,高原医学有鲜明特色,除了能解决高原缺氧问题,还要能够增加高原耐受性、减少高原相关疾病的发生等。
项目启动后,双方通过多轮沟通,确定了以神经和心脑血管病为重点,建设“大专科、小综合”的高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学科发展方向。原因在于,心脑血管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是当地最为高发,以及外转病人最多的疾病。
西安交大一附院第一批派驻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大血管外科等科室人员到青海开展工作。同时,对青海省人民医院的人员进行了轮训,帮助他们在当地开展新技术。
他表示,医院希望通过这样的整合,在青海留下带不走的西安交大一附院文化和技术。
作为引领西北地区医疗发展、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西安交大一附院已入围国家医学中心首批“辅导类”创建单位,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入选医院。
国家医学中心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助理马欣在以《学科建设的布局规划与创新实践》为主题演讲中介绍,聚焦服务国家攻关急需、人民健康急盼、高质量发展实际,西安交大一附院制定了一个总体发展目标: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辐射“一带一路”的具有医工交叉特色的国家医学中心。
学科建设方面,医院目标是获批3——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并以项目为抓手,牵引各个学科的进步。他介绍,目前,医院拥有2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覆盖6大系统的疾病。发展重点学科的同时,医院通过一些省级学科的建设,使得比如急诊、儿科等短板学科有所提升。
此外,聚焦全局性、先进性等重大健康问题,瞄准“临门一脚”和“卡脖子”技术,医院确定了九项揭榜攻关任务清单。同时,正在构建临床诊疗中心、研发攻关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和中西医协同中心7大平台。
共探“多院区”管理探索
如何应对多院区建设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挑战,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安徽医院执行院长张秀来介绍,通过总结和提炼,浙大二院用“五个一”实现同质化管理,保证质量、效率、精细化管理。
“一个建制”:医院整体组织架构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了多个管理委员会落实各项管理工作。采取科主任负责制,“每个分院区有副主任作为某部分工作的责任人,但科主任是最终责任人。”他介绍,此外加上病区主任、医疗组长,以及主诊医师负责制的管理模式,通过多条制度明确各自行动职能。
“一个标准”:各学科日常管理、流程优化,以及院内急救、手术安全、优质护理等工作,多院区所有的流程、文书、系统保持一致。他举例,比如浙大二院以DRG绩效考核分析系统为抓手,可对所有临床科室、病区的重点病种、CMI值变化数据等进行分析。
“一种文化”:他介绍,从2009年开始,浙大二院提出“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也就是临床行政互相服务,特别是行政要服务临床,临床要服务患者。2012年,医院又鲜明地提出全球化的战略。各院区皆向着同样的目标、营造同样的氛围。
“一张发票”:也就是每个院区产生的医疗费用整合在一张发票上,更好地促使多院区人财物系统打通。
“资源一盘棋”:他表示,多院区的转运体系尤其重要,所有的转运采用“1+1+2”的模式实现:1个办公室,1套流程,2个循环(多院区的循环、救护车班车的循环)。患者可在不同院区做检查,进行住院转运,相互之间是打通的。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常务副院长祝文涛表示,新院区“建易管难”,其中一个很大的难点是如何在实现分院区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兼顾医院高效的运营、增强医院整体的实力和声誉。
他介绍,在建设分院区之初,同济医院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包括院区选址、周边人群疾病谱分析、考察同级别医院多院区管理模式等等。经过大量的考证和讨论,决定采用“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作为多院区管理模式的根本原则。
“总体而言,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一体化管理是核心路径,同品质医疗是最终目的,特色化布局是创新之举,数字化赋能是动力源泉。”他介绍,在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全面领导的基础上,同济医院多院区管理推行行政管理一体化、人力资源一体化、医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后勤保障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模式。
特色化布局方面,同济医院结合政府整体发展规划、各辖区特点、患者就医需求、医院发展定位等,明确各院区功能定位,使得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一院四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如何在组织机构、学科建设和运营管理上形成合力推动均质化发展,确保医院高效运营?多院区管理中,如何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优化模式等举措,实现不同院区间的医疗质量同质化?在圆桌论坛环节,多位医院管理者围绕这两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展开。
西安市儿童医院院长李安茂介绍,西安儿童医院原来“内科强、外科弱”,是跛足前行。近十年,医院采取“引进一个人才、打造一个科室、带领一个团队、强化一个专业”的“四个一”模式,在强大内科系统的同时,不断加强外科建设。十年磨一剑,医院外科系统从十年前的2个病区、70张床,到目前13个专业、13个院区、400余张床位,实现了内外科有序共同发展的局面。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李亚认为,要达到多院区建设同质化,一是要加强一体化管理,采取一套班子、多套管理;二是合理合算医院成本,降低和优化运营成本;三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使老百姓真正从中获益;四是打造文化品牌,“使所有医疗服务和行为,出发点都是满足人民群众所需”;五是科学规划学科布局,进行错位发展,满足群众不同需求。
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龙胜利指出,在“人、财、物”以及医疗品质、文化建设方面,多院区建设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一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他认为,优质资源下沉扩容区域均衡布局后,要考虑输出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否会被稀释,并快速做好人员统一调配和人才快速培养、补充;二是如何合理分配绩效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大家乐意到新院区去做贡献;三是同一地区的不同院区如何利用好大型医疗设备,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四是在一体化管理和同品质服务上,除了完善流程和标准制定外,还要在垂直管理上加以考核从而确保标准落地;五是多院区在文化建设上,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统一,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统一。
西电集团医院副院长屈勇介绍,该院新院区于2023年3月份开科之后运行平稳,但是存在新老员工文化交融难,部分新提拔的干部管理经验相对不足,分院区临床和职能科室人员对院本部依赖性强,独立开展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医院摸着石头过河,于分院区设立了医疗管理部和协调管理部,应急突发事件;主院区职能部门每周不定时派人去分院区巡查督导,集中解决相关问题。
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杨胜利看来,医院的发展,有人才才有学科,有学科才有技术。强大的人才支撑,才得以使医院更好发展。他认为,医院未来发展要加强学习、加强合作,在学科发展上,寻找到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坚持方向。在这个“内卷”时代,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营管理部副部长王娟介绍,西安交大一附院东院区经过前期发展和融通,明年面临和总院“国考”指标并表。“如何进一步促进东院区发展,使总院各项‘国考’数据实现最小稀释化,是运营今年的重点工作。”她介绍,运营部目标是通过对两院融合以后“国考”具体数据分析,在“国考”这个“指挥棒”作用下优化顶层设计,从人员配置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使医院整体“国考”指标能够不断提升,同时促进分院区更进一步发展。
最后,马欣在进行会议总结时表示,公立医院“一院多区”建设下一步往哪走,也是今后需要探讨的问题。变化一直存在,但是只要本着服务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保障的出发点,医院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