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近30年,她把大量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危及老年患者生命的肺部感染和危重症临床救治中;作为国家呼吸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她推进省级呼吸质控中心建设、建立1232家哨点医院,为提升我国呼吸学科医疗质量一直努力着……
她,就是2023年“最美医生”、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
打通“生命通道” 耕耘老年呼吸与危重症临床一线近30载
呼吸重症监护室,是重症病人生命“临界之地”。这里,时常上演“生死时速”,医护人员24小时“应战”。
一袭白大褂,一头利索短发,脸上总是带着坚定与从容——这是患者眼中的李燕明。
从走出大学校门到进入医院工作,李燕明就将呼吸与危重症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在李燕明近30年的从医生涯中,长期守护在呼吸重症监护室,在老年人肺部感染和内科危重症抢救等方面积累了临床经验,挽救1.5万余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对于在呼吸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打通‘生命通道’,我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李燕明说。
从门诊到病房,从白天到黑夜……李燕明忙碌的身影时刻穿梭在医院里。她说,重症救治就像走钢丝一样,要平衡治疗,来不得半点偏差。数十年如一日,她一心扑在治病救人的临床实践中。
李燕明的学医火种来源于皮肤科医生父亲的耳濡目染。刚参加工作时,有一次遇到一位患者不讲理,她回家后便跟父亲抱怨。父亲静静听她说完,没有评判她与患者的是与非。“他们是病人,你是医生,我做医生几十年,很少和患者红脸。”父亲的一席话,对李燕明触动很大。
李燕明将宽容、理解与责任刻入生命年轮,把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镌刻心中。几十年来,她对待每一位病人,都拿出对待亲人一般的真情。
托举生命 像战士一样冲锋陷阵
“只要有病人等着,就要像战士一样出发。”李燕明说,患者在哪里,我们就应该在哪里。
面对突发传染病疫情,李燕明从不退缩,勇挑重担。
2020年,作为北京医院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业组组长,李燕明奋战24小时完成北京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筹建和培训工作,又连续70余天指导前方医疗队作战。
支持转化病房建设,建立全院巡诊机制,“一人一策”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2022年底新冠疫情平稳转段期间危重症病人最集中时,李燕明和团队为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目标,连续多日“泡”在重症病房,用精湛医术救治危重症患者。
在新冠病人救治的攻坚阶段,李燕明不顾临床工作连续奋战的劳累和疲惫,多次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和记者采访活动,就社会普遍关心的老年人群预防和应对新冠病毒热点问题作出科学、易懂的解答和建议,为国家层面贯彻落实“乙类乙管”政策作出积极贡献。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需警惕哪些症状?年轻人哪些情况必须就医?……李燕明以中国医生的赤子情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时为大众答疑解惑,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奖掖后学 培育呼吸与危重症后继人才
在李燕明眼中,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事业是值得她奉献一生的事。
坚持从病种质控、技术质控、管理质控三个方面开展呼吸质控工作,完成2015年至2022年年度国家呼吸学科医疗质量安全报告……作为国家呼吸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李燕明通过多年的努力,为持续提升我国呼吸学科医疗质量贡献力量。
近年来,为培养呼吸与危重症专科人才队伍,李燕明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高校的授课工作,还担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完成我国首部呼吸专科培训教程,参编国家研究生统编教材4部。
从课堂到病房,从模拟到实战,李燕明的每堂课都是用心设计、精心准备。带教时,她总是一丝不苟,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鼓励学生扎深扎实,走好医学道路每一步。
一线工作经历让李燕明逐渐理解了健康科普的重要性。“医生的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但医学的核心目的是促进和维护人的健康,医务工作者是健康科普的主力军。”李燕明说,健康科普要面向大众提供“解决方案”。
多年来,她把自己积淀的丰厚学识和临床经验,转化为提升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素养的科普知识。同时,广泛深入社区、医联体、县医院等基层机构,以最接地气的方式面对面传播健康科普内容。
北京市优秀医生奖、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面对各种荣誉,她看得很淡。她总说,“作为一名大夫,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和团队一起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