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一车队担负着西宁、兰州至拉萨Z917/8、Z6801/2次进藏旅客列车的乘务工作,现有职工166人。车队党总支下辖6个班组党支部,现有党员37人。
车队党总支成立10年来,面对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坚持用“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锤炼队伍,把全体乘务员打造成了雪域高原上的“天路使者”。
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天路服务理念
青藏铁路需要穿越5072米高海拔和960公里冻土线路,大部分地区常年平均气温在0℃、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恶劣的自然条件、复杂的地质特性和特殊的政治环境,对进藏旅客列车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车队党总支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等方式,深入开展“海拔高标准更高,天路长情谊更长”服务理念教育,党员带头喊出“缺氧不缺精神”,用群众面前不吸氧的行动,带动职工做到旅客面前不吸氧,激励大家自觉将这一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增强服务旅客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去年到车队工作的张佳,对辛苦的高原乘务作业产生了负面情绪,泡病假、消极怠工。
“在岗一分钟,负责六十秒。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别人吃不了苦,你能吃才是真本事。”爱“兵”心切的总支书记郭振山快人快语,直奔主题,通过家访解“思想疙瘩”,并安排车队干部带她值乘。
“我们要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高反症状,车内有弥散式供氧,症状会慢慢缓解,如果连我们自己都紧张害怕,那旅客只会更慌乱。”身边的帮带干部因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却依然坚守岗位的坚毅品质,深深感动了她,从此再也没有“泡”过一次病假。
“贾姐,新年快乐,‘车生’可惦记您呢。”2016年春节,党总支副书记贾廉洁照例收到了贾润霞的短信。“车生”是贾润霞的儿子,在列车上出生。
“列车目前行驶在无人区,等到有医院的站区再下车肯定来不及,为确保母子平安,我们自己接生。”2007年1月2日,时任列车长的贾廉洁发现贾润霞有早产迹象,迅速动员旅客腾出铺位搭建出临时产房,准备好红十字救护药箱和产包开始接生。
半个小时后,婴儿头部慢慢露出。正高兴时,大家却被眼前的情景怔住了。婴儿颈部被脐带缠绕,脸色铁青,几乎没有呼吸。“我的孩子没事吧?求求大姐,救救我的孩子。”车厢内,空气凝滞数秒后,被家长的哭声淹没。贾廉洁深呼一口气,细细回想着应急演练时的操作要点,娴熟地解开脐带,口对口地将卡在婴儿喉部的胎便和羊水吸出。“哇……”伴随着婴儿的啼哭声,全车厢旅客报以热烈的掌声。
现在,贾廉洁仍然与贾润霞一家保持联系,这份天路情谊随着“车生”的成长越发深厚。
着眼旅客需求,培养练就服务本领
为适应进藏列车服务环境和旅客需求,党总支总结独创出应对高原反应“五巧”提醒服务法,即重点旅客坐席标志“红心”巧安排,高原健康知识巧传授,严重缺氧地段文艺表演巧分散,发现非正常嗜睡旅客巧提醒,发现长时间滞留厕所旅客敲门呼唤巧探查。至今已使100多名有高原反应的旅客化险为夷。
去年7月的一天,乘务员任雯静巡视时,发现一名外籍旅客出现嘴唇发紫,脸色苍白等高原反应症状,他手捂胸口,呼吸困难。“Sir,Are You Ok?”(先生,您还好吗?)听到乘务员会说英语,外籍旅客才平静下来。说明情况后,经随车医生紧急救治转危为安。任雯静还为旅客送来热汤,周到、全面的服务让旅客感动不已。
车队党总支为提高乘务人员的服务技巧,定期举办“藏汉英三语介绍一口清,服务技能一手精”劳动竞赛,培养了一大批语言交流的“小翻译”、民俗特色和景点介绍的“小导游”、熟知旅游出行的“小电脑”、介绍高原病防治常识的“小医生”。
今年3月19日,Z6802次列车缓缓驶出拉萨站。听着汉族乘务员能用一口流利的藏语欢迎旅客,引得藏族大娘尼玛拥宗连连称赞。
坚守工作标准,促进提升服务水平
越是环境恶劣,越是容易降低服务标准。党总支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开展服务质量课题攻关,优化25项基本服务标准,把卧具备品定置管理规定到厘米,将列车作业流程精确到分钟。并通过开展“万名旅客大调查”活动,研究制定出30条满足旅客需求的便民利民措施,演绎了“天路之巅迎接小生命”“爱心接力救治78岁藏族老人”“站车联动挽救脑水肿病人”等佳话。
为满足不同旅客消费需求,党总支带领党员骨干努力打造舌尖上的餐车,组织党员骨干挑战不可能,创造出高中低3档消费,送、点、定、包4种供餐方式,中、西、藏、清真4类菜品的“344”多餐种服务,为中外旅客提供多餐种服务的奇迹。
金牌厨师长郭允坡作为党员技术带头人,多渠道涉猎中国“八大菜系”的招牌菜,并潜心学习日本寿司和韩国冷面等制作技艺,每月向各车班后厨人员传授并推广一道“时令菜”和“特色菜”,发挥了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拉萨一车队曾荣获200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车队党总支曾荣获2007年全国铁路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全路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