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片:1998年抗洪抢险一线,人民解放军及武警官兵顽强拼搏。左图为江西九江抗洪前线的解放军战士身背灾区群众向高处转移,曾刊发于本报1998年8月9日1版。图片为新华社记者拍摄/资料图片
湖北武汉抗洪前线军民奋战在洪水漫溢的路段,曾刊发于本报1998年7月24日1版。图片为新华社记者拍摄/资料图片
2020年8月,山东聊城遭遇暴雨袭击,高唐县和阳谷县城区多处积水,消防队员迅速赶赴受灾现场,紧急疏散营救被困群众。图为消防队员转移被困儿童。新华社发
2020年7月15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南康堤,东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重舟一营官兵运送沙袋加固堤坝,奋力抗洪。新华社发
这是一场来势汹汹的大考,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战役。
1998年,一场洪水肆虐大半个中国。一时间,长江告急、松花江告急、珠江告急;一时间,洪水如猛兽般席卷全国,致使2亿多人受灾,不少工厂、良田被滔滔洪水吞噬。
危难之际,军民一心严防死守、顽强战斗,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动人画面在洪水中上演,一幅幅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雄壮乐曲在三江奏响。经彼一役,我们不但战胜了洪水,也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新的精神丰碑。
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多地再次经受暴雨洪水考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顽强拼搏,众志成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党员干部和受灾群众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汇聚起抗灾救灾的磅礴力量,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可歌可泣的抗洪壮歌。
时光如同江水滚滚而逝,融入民族血脉中的抗洪精神,却愈发厚重、历久弥新。无论洪水怎样肆虐,无论多少艰难险峻,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步伐。22年过去,伟大的抗洪精神在风雨历程中不断散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1 唱响“人民至上”英雄壮歌
“洪水不退,我不离堤!”22年前,面对特大洪水,时任江西省九江市新港镇江矶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申桃郑重许下诺言。
那年,他和乡亲们一起奋斗了3个多月,战洪水、斗恶浪,排除大小险情100多处,开挖人字沟400多条……
那年,他的儿子陈健14岁。
2020年,当洪水再度袭来,已经退休的陈申桃和儿子陈健一起,并肩加入到抗洪抢险的队伍。22年前的诺言,如今父子俩一起践行。巡堤查险、加固堤坝、处理管涌……哪里有险情,父子俩就奔着哪里去。
22年前,当陈申桃战胜洪水回家时,陈健几乎认不出父亲的模样。如今,看到儿子像极了当年的自己,陈申桃倍感欣慰。
“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纵然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更挡不住这滔天洪水。”陈健说,洪水不退绝不离堤,大家齐心,一定能战胜洪水。
正如陈健所说,万众一心,方能铸造“钢铁长城”!
在人水对决中,有一种理念最宝贵,这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有一种力量最强大,这就是来自社会各方防灾减灾的强大合力。
2020年6月和7月,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两次就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强调“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满科学部署和深切关怀的批示之中,贯穿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全国人民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闻“汛”而动,坚守一线,这是以人为本的使命担当。6月21日,湖北黄冈英山县普降暴雨,山洪倾泻而下,1670余人的坡儿垴村岌岌可危!村党支部书记刘水存迅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巡堤查险。堤上泥泞,刘水存不慎跌入河道被洪水卷走,不幸牺牲。“他已经好几天没怎么睡,什么事都冲在前面。”在村民记忆中,58岁的刘水存最常说的话是“马上到!”
向水而行,排险解难,无数的逆行者奔赴抗洪一线。风雨越大,他们越朝外跑;汛情越急,他们越向江边去……遍布全国的水文“尖兵们”每日在数个测站之间奔波往返,活跃在监测一线,以热血筑起一道坚固的水文防线。
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展现着群策群力的家国担当。2020年汛期,每日近20万干部群众在八百里洞庭的千里水线上巡查防守,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坚决排除隐患,保人民安危。各类抢险救援力量协同发力,高效救援。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向险而行,封决口、堵管涌、加固堤防、抢通道路、转移群众,在防汛救灾中发挥出突击队和中流砥柱作用。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更在科学抗洪、科学调度中得到彰显。抗御洪水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一次次科学调度防洪工程、一次次统筹安排“拦、蓄、滞、排、分”中得到生动体现,
不一样的战场,同样的担当。在抗洪抢险中,网格员用脚步丈量出的基层实情、党员干部用心体恤到的民情、普通百姓贡献的一份绵薄之力……每一份力量都汇聚成浩瀚之力,助力化险为夷。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灾害面前,党群一心、干群一心、军民一心、上下一心,共抵灾难、共渡难关。“橄榄绿”“火焰蓝”“志愿橙”,无论身着何衣,不管来自什么地区、部门、组织,奋战在抗洪一线的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一盘棋”的协作精神,凝聚成抗击洪水的强大合力。
2 筑起防汛抗灾牢固屏障
当洪水袭来,有这么一群人,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向险而行。
他们在烈日炙烤的圩堤上,用汗水铸就忠诚。在洪魔肆虐的家园中,用双手托举生命。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下,用身体搏击洪流。
1998年8月1日晚,位于长江大堤内侧的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民垸突然溃口,空军某高炮团一连指导员高建成所在营火速前往抢险。当高建成和战友们赶到离险堤仅只有100米距离时,更大的险情发生了!浸泡多日已变得松散的堤垸突然决口,顷刻间,滚滚巨浪夹杂着厚厚的泥沙,排山倒海般压过来。
紧急时刻,高建成奋力救下一个又一个百姓和战友,自己却终因体力不支,被洪流挟卷而去……同年8月12日,中央军委签发命令,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官兵向他学习。
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1998年,长江抗洪抢险总指挥董万瑞,九江决口时临危受命,率三万多官兵奋战五天五夜,时年57岁的他更是不顾个人安危跳入滔滔洪水中,与士兵一起封堵决口;原广州军区某部战士李向群,在抗洪数日间参加了8次抢险战斗,先后4次晕倒在大堤上,每次被送进医院救醒后,又立即拔掉输液针管上堤战斗,终因劳累过度壮烈牺牲,年仅20岁……正是这些抗洪英雄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凝聚起抗洪抢险的伟大力量。
特大洪水灾害,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验,更是对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考验。广大军民以勇敢的气魄和坚定的毅力誓与洪水决一死战,迎着困难和危险顽强拼搏,一次又一次战胜了洪峰。
2020年8月的安徽,长江、淮河、巢湖在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汛情考验之后,安澜终得重现。然而有一群力保安澜的人,为了这充满希望的图景,将英雄之躯永远留在了这个夏天的暴雨洪峰之中。
在安徽巢湖,150年未遇历史高水位的危急已经远去,20余万名紧急转移的群众陆续返回家园。然而,曾连续奋战96小时、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庐江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陈陆,却牺牲在7月22日决堤的洪水之中,年仅36岁;在安徽宁国港口镇,副镇长甘磊没能如约在8月19日为刚高考完的女儿庆祝生日,6月16日,他突发疾病,倒在了防汛一线,年仅44岁;在安徽怀远县淝南镇,因淮河汛情严峻而一度危急的涡河大堤已转危为安,燕集村村委会委员帖克艳原本打算汛期之后提交的入党申请书,却再也没能动笔,7月24日,他在巡堤查险时摔倒,后因脑出血不幸牺牲,年仅38岁……
抗洪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面对暴雨洪水形成的危难险情,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人民子弟兵不眠不休,人民群众互伸援手,演绎出一幕幕感人瞬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成功应对了2013年东北地区嫩江、松花江、黑龙江大洪水,2016年长江、太湖等流域大洪水,2020年严重洪涝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大中城市和重要基础设施防洪安全。
在2020年的抗洪救灾中,全国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点地区防洪工程未发生重大险情;在灾情明显偏重的情况下,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与近5年同期均值比较降幅均达50%以上,防汛救灾有力有序,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3 谱写气吞山河壮阔诗篇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在江西九江,有一片特殊的建筑群——九八抗洪纪念广场。广场正中,高19.98米、四面镂刻着“1998”数字的九八抗洪纪念碑巍然屹立。广场北面,是一座长80余米驳船造型的建筑——九江抗洪纪念馆。
纪念馆里,许多抗洪用品静静地陈列:橡皮艇、冲锋舟、水壶、臂章、救生圈……一件件实物、一帧帧影像、一幅幅照片,正向人们诉说着20多年前那段不平凡的日子。
1998年8月7日13时50分,长江干堤九江段4-5号闸口大堤,经不住持续高位的江水浸泡和压力差,轰然倒塌。汹涌的长江水如脱缰野马,急速向九江城区方向涌去,数十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危在旦夕。
面对特大洪水的袭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周密部署,指挥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
危险面前,广大官兵以勇敢的气魄和坚定的毅力誓与洪水决一死战,迎着困难和危险奋力前进。越是情况危急,他们越是不屈不挠。他们在抗洪一线筑起一道道牢不可摧的“血肉堤坝”,一次又一次顽强地战胜了洪峰,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阔诗篇。
构筑围堰,封堵决口,填塘固基……广大官兵冒着炎炎烈日,搬石料,垒堤坝,一身泥水一身汗。热了,就用编织袋兜起江水冲头降温,或者干脆跳到浑浊的江水里浸泡一下再战斗;困了,就大把大把地往脸上抹风油精,驱赶瞌睡,有的甚至晕倒在堤坝上。尽管如此,他们始终牢牢挺立在滔滔洪水的前面,一步也不曾后退。
历史永远会记住1998年9月15日。这一天,汹涌的长江水缓缓退去。洪魔面前,全体抗洪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展现了坚忍不拔的精神力量,形成了敢于胜利的不竭动力。
20多年过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舞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前进。
2003年非典疫情突然袭来,威胁着全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同这场疫病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并最终战胜了非典疫情。
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灾难,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迅速打响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展现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任何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挠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团结奋进的步伐。从抵御滔天洪水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正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乘风破浪、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