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一场关乎14亿人“救命钱”安全的全民行动在全国铺开。每年的4月是全国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今年以“医保基金安全靠大家”为主题的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也如约而至在全国多地陆续启动,截至目前河南、四川、福建、广东、云南、安徽、甘肃、宁夏、海南、兵团等地已启动开展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从东海之滨到辽阔高原,从社区网格到网络云端,各地通过创新宣传手段、曝光典型案例、畅通举报渠道,让医保基金监管的理念深入人心。这场全国医保范围的宣传月活动,既是对违法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震慑,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基金安全保卫战。
立体化宣传矩阵:让基金监管“看得见、听得懂”
近年来全国医保系统都在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并致力创新宣传方式,让医保政策知识被更多的群众“看得见、听得懂”。如在河南开封,一场以“沉浸式无感就医”为主题的医保直播活动吸引了超50万人次在线观看。主播通过刷脸就医终端现场演示无卡化诊疗全流程,并围绕异地就医、医保报销等热点问题实时互动答疑;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展“马背宣讲”工作,组建马背宣讲队、火车宣讲队深入牧区,开展“巡草原、进帐篷”双语宣讲,累计举办活动5000余场,发放藏汉双语资料600万份,破解高原牧区医保政策触达难题……那今年在医保基金监管宣传月中,全国各地都推出哪些宣传模式,让基金监管知识突破地域、年龄、文化差异的壁垒?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首先是宣传重点领域强渗透,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如海南省医保局在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上表示,按照“分级分类、精准滴灌”原则,为不同医保基金使用主体“量身定制”宣传内容,重点聚焦药品追溯码“码上监管”、医疗机构“自我管理”以及支付资格“监管到人”三方面开展,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医保基金监管法律政策的知晓率与配合度。
其次是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医保政策法规宣传,深入剖析典型案例。今年宣传月活动不少地方将以定点医药机构、社区、校园等为宣传教育主阵地,通过组织医保监管政策巡回宣讲,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医保政策法规宣传,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员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共同守护医保基金安全。
除此之外各地还重视多域联动,致力提升宣传效能。如上海宝山区加强与区市场监管局、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联动,充分整合宣传资源、集聚宣传力量,实现“一次宣传,辐射多域”。
齐头并进: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启
在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期间,各地医保部门同步开展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旨在通过强化监管力度、细化整治措施、深化协同合作,进一步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确保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切实维护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日,福建、贵州、甘肃、陕西、西藏等省份已迅速响应,召开全省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推进会,成立了由医保部门牵头,公安、卫健、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会上,各地医保部门负责人强调,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是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关于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医保基金安全、维护医保制度可持续运行的关键一环,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推进整治工作。
而针对医保基金使用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各地医保部门聚焦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参保人员等重点领域,实施精准打击。一方面,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重点整治虚假住院、挂床住院、过度诊疗、分解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加大对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串换药品、刷医保卡购买非医保药品、诱导参保人员购买化妆品、生活用品等行为。同时,加强对参保人员的宣传教育,引导其规范使用医保卡,自觉抵制欺诈骗保行为。
此外为提高整治效能,各地医保部门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通过建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对医保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引入专业力量参与医保基金监管,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精准性。此外,各地还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医保基金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各地医保部门配合医保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多措并举加强长效管理:一方面注重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咨询等形式,广泛普及医保基金监管政策法规及违法违规危害,提升定点医药机构与参保人员的法律和自律意识,并积极曝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营造“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修订政策法规与操作规程以明确监管职责、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监管队伍能力建设打造专业执法铁军,同时深化与公安、卫健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凝聚监管合力,共同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全民监督新生态:让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
陕西西安市王先生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陕西省友谊医院在血液透析检查中通过虚记患者透析次数等方式骗取国家医保基金。经核查,医保部门追回违规费用703.58万元,同时将部分问题线索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根据群众举报,深圳市医保部门对深圳市一家医保定点药店医疗机构涉嫌欺诈骗保。经核查属实后,当地医保部门依据《深圳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有关规定作出处理:追回违约使用的医保基金21844.8元;追缴违约金6553.44元;解除协议,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这些鲜活的案例折射出中国医保基金监管正从“政府主导”迈向“全民共治”的新格局。随着举报奖励制度的完善和监督渠道的拓宽,越来越多的“朝阳群众”化身“基金安全卫士”,织就了一张全民参与的监督网络。
为了加速建成全民监督新生态,近日国家医保局也发文表示,目前已开通网上举报功能,广大社会机构和群众可线上反映欺诈骗保相关情况。据介绍,如群众发现有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存在,可通过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首页下方“政民互动”版块,点击“打击欺诈骗保举报”即可进入,选择“网上信访”或“局长信箱”反映相关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的《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举报人按照案值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最高可达20万元,最低不少于200元。2024年11月1日,国家医保局首次召开医保基金社会监督暨举报奖励大会,再次肯定了社会监督的作用。其中来自北京市、江苏省无锡市的2名举报人获得了最高额度20万元的奖励金,共计发放72.14万元奖励金。
此外,医保制度创新也在不断释放监督效能。统计显示,近年来,全国医保系统共发放奖励金905.4万元,通过举报线索追回的医保资金高达11.54亿元,是奖励金的127倍。这些数据背后,是“智能监控+信用管理+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监管体系的持续发力。各地通过开发“医保随手拍”小程序、设立“吹哨人”保护制度、建立举报人信息加密系统等举措,既降低监督门槛,又消除群众后顾之忧。
写在最后:医保基金监管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民心战。从“人防”到“技防”,从“单打独斗”到“全民共治”,从“不敢骗”的震慑到“不能骗”的制度,再到“不想骗”的自觉,中国正在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医保基金监管之路。随着《医疗保障法》立法进程加快,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成,以及5G、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14亿人的“救命钱”必将筑起更坚固的安全屏障。因为每一分医保基金的安全,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关乎着健康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