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一带一路> 媒体报道
聚力闽台中医药文化融合 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04.17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唐宋时期,福建先民将中医药带入台湾,开启闽台中医药交流的先河。数百年来两地中医药文化相融相汇,形成独特的中医药交流传统。这种历史联系为当前的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推进铸牢台湾同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资源。

  加强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增进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联系,为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力量。闽台文化均根植于中原文化,闽台文化的交融与共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文化基因。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张光直研究发现台湾的大坌坑文化与福建的昙石山文化在时间线上接近,而且在石器、陶器以及经济手段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共性与交流。因此,他认为福建与台湾文化从史前时代开始就是一脉相承。在文化传承方面,两岸人民有着相似的语言、饮食、节日习俗等文化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

  加强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谐,为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信念支撑。据文献记载,早在明末永历年间,中医药就已传入台湾。台湾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高山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群体。高山族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丰富的草药知识和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各种常见疾病和疑难杂症。台湾高山族虽保留其民族的特点,但基本上被汉族同化,其医药是中医药在当地的民族化。福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人民相互依存、和谐相处,其中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比例约52%,畲族医药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宁德市等地区人民健康服务。不管是台湾的高山族医药还是福建的畲族医药,都在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的繁衍与健康中作出巨大的贡献。闽台中医药及民族医药的交流,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闽台各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体现了对闽台地区各民族医药文化的尊重与重视,从而有助于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自信。闽台各民族医药文化交流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桥梁,是共建闽台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闽台中医药文化交流,提升两岸同胞福祉,为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动力源泉。民族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共同富裕是两岸同胞的期盼。国家高度重视两岸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并为此出台一系列政策,探索和深化两岸各领域的融合发展。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支持福建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五项卫生健康措施的通知》,从4方面提出15项措施,包括“支持福建建设闽台中药材集散基地、筹建两岸中医药领域专家智库等”,这些举措可以优化两岸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两岸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提升与进步。闽台中医药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增进同胞福祉的重要途径。如漳州市举办第一届闽台中医药融合发展大会,并设立王琦闽台书院和王琦院士工作站等,推动两岸中医药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福建中医药大学海丝中医药中心启动仪式在泉州市举行,也是闽台中医药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发展等方式,可满足闽台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为增进闽台民众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