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也是其深厚底蕴的载体,不仅承载着促进人类健康福祉的重任,更是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与纽带。在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医药文化,不仅能够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与文化自信,更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一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尤其是5G技术的兴起,新媒体蓬勃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的深度融合,并借助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功能的媒体生态系统。这一变革为中医药文化的科普传播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路径,赋予了其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力。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健康与中医药文化的科普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科普效能,增强公众认同感与信任度,成为当前医院文化与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杏林东方”品牌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时代下中医药文化科普的现状与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医药文化科普面临诸多挑战,如信息碎片化导致的知识误导、公众对中医药认知的局限性,以及科普内容形式单一等。如何在新媒体平台上打造高质量、易传播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内容,成为提升科普效能的关键。
医疗健康与中医药文化的科普效能创新策略
内容创新:结合新媒体特点,注重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创作贴近民生、接地气的科普内容,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的需求。
形式创新:充分利用图文、视频、动漫、直播等多种新媒体形式,打造多元化的科普产品。通过系列动漫打造专病科普,更容易使大众接受;通过开展定期直播,实时互动,增强观众参与感,提高科普效果。
平台融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普传播体系。线上通过自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线下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市集、讲座等活动增强体验感,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良好局面。
合作共赢:加强与其他医院、媒体及文化机构的合作,共享资源、互通有无,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事业的发展。
收集反馈:为确保创新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等手段,收集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科普内容的反馈意见,分析科普活动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同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不断优化科普策略和内容形式,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变化和需求。
“杏林东方”品牌的新媒体科普实践案例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杏林东方”品牌作为中医药文化科普的先锋,依托丰富的自媒体矩阵,包括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等14个自媒体平台,创新性地采用图文、动漫、视频及直播等多种形式,每日为大众呈现内容科学、知识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和中医药文化资讯。例如每月在主流自媒体平台开展系列直播,仅2024年上半年就完成直播、转播47场,累计吸引1400万人次观看,内容涵盖全面,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医药文化和医院特色的窗口,有效传播了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同时积极开发“杏林东方”品牌周边产品,将专家观点和医疗知识整理成电子书广泛推广;设计了以“杏林东方”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中英俄三语的二十四节气漫画绘本《四季剑》;开发了中医特色表情包等趣味互动产品,构筑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多元化传播方式。此外,医院通过对321份调查问卷的深入分析,了解了公众对于医疗健康信息和中医药文化的认知现状、获取渠道偏好及需求痛点,为制定在新媒体时代下提升科普效能的创新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医院应不断创新科普策略和内容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提升中医药文化的科普效能和影响力。同时,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