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一带一路> 媒体报道
中医智慧为廉政建设探索新路径
2025.04.15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一出自《黄帝内经》的古老智慧,不仅揭示了中医养生的真谛,更与基层廉政建设的核心要义不谋而合。人体若正气充盈,则能抵御百病;政治生态若清明纯净,则腐败无从滋生。在新时代的基层治理中,中医的智慧如同明灯,照亮了构建清廉政治生态的道路。

  “中医整体观”被视为基层廉政建设的治本之道。整体思维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经络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一全面、系统的思维方式为基层廉政建设提供了深刻启示。基层廉政建设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思想教育、制度建设、监督问责、文化培育等多个方面。唯有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多措并举,方能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廉政建设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中医“天人相应”的系统思维,为廉政建设提供了方法论。《素问》言“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基层治理也需党政部门协同运转,将制度、教育、监督、文化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治理腐败需从根源抓起,通过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监督问责,疏通权力运行的“气血脉络”,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辨证施治”为基层廉政建设提供了精准施策的范例。中医强调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分析病因、病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基层廉政建设中,同样如此。“望”即观察基层政治生态,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作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闻”即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收集问题线索;“问”即深入基层,与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即分析研判收集到的信息,找准廉政风险点,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伤寒论》中确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诊疗规范,这与基层廉政建设的精准施策不谋而合。基层廉政建设也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廉政风险点,对症下药,开出的“廉政良方”。例如对于思想松懈、作风漂浮的问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的问题,要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对于监督不到位、问责不严的问题,要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发挥巡视巡察利剑作用等等。

  “三因制宜”为基层廉政建设提供了个性化防控的启示。《黄帝内经》提出“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制宜”诊疗原则,强调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环境、时令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强调治疗疾病不能千篇一律,而应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法。基层廉政建设也需要“因病制宜”,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同样是感冒,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廉政建设方面,同样是采购岗位,可能因判断失误出现错误,也可能因对相关制度、合同把控不严出现错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的惩处方式也不同,对应的防控措施也有相应变化。

  “扶正祛邪”的理念为基层廉政建设构建了长效生态。通过加强党建统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文化浸润,营造廉洁氛围;加强社会共治,形成反腐倡廉合力,使党员干部的“正气”得以培植,抵御腐败“邪气”的侵蚀。正如《素问》所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将中医智慧融入基层廉政建设,使“正气内存”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中医智慧为基层廉政建设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这种古今智慧的融合创新,必将催生“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廉政建设新格局,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