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全链条支持医药医疗器械发展
近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聚焦研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企业出海、人才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等9大方面,提出32条具体措施,充分发挥深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深港合作等优势,推动深圳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发展高地。《措施》提出要完善药械产品采购模式,支持医疗机构建立外配处方药品目录与“双通道”药品目录联动机制,搭建深圳市药械企业海外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支持初创药械企业通过跨境技术许可交易、跨境研发合作等方式出海发展,对于药械企业向海外公司授权产品海外研发销售权益的,按照企业获得首付款金额的5%予以资金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央广网)
2、苏州布局具身智能机器人
近日,苏州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苏州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事项。《行动计划》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核心部组件、关键共性技术三个发展方向,明确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8项具体任务,提出到2027年,重点培养3家以上拥有整机商业化量产能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核心产业规模达100亿元,支撑全市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成为全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区和示范应用样板城市。(证券时报e公司)
3、重庆国际生物城在全国率先试点“免环评”
近日,从巴南区举行的重庆市优化环评分类管理园区试点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生态环境部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园区,重庆国际生物城将在全国率先开展对生物医药领域10个类别建设项目免予环评的改革试点,通过简化环评审批管理程序,优化企业环保服务环境,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试点方案重点选取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涉及生物医药领域的生物医药产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专业实验室、研发(试验)基地等3个大类,具体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等10个细分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开展免予环评审批试点。(重庆日报)
4、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启用“AI医生”系统
近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杭州幻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AI医疗导诊系统”正式揭幕。据介绍,“AI医疗导诊系统”有四大应用场景,分别为AI门诊分诊机:通过数字人进行多轮语音及文字交互,快速识别患者症状,智能匹配科室与专家,实现精准导诊;门诊语音识别AI问诊系统:协助门诊医生自动生成问诊病历,提高诊疗效率;住院患者语音识别AI问诊系统:同样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协助住院医生自动生成问诊病历,减轻医生工作负担;出院患者AI随访系统:利用出院小结自动生成随访内容,通过数字人与患者互动,提高随访率及复诊率。(中新网广西)
5、SimX与Elevate Healthcare联手推出下一代医疗模拟解决方案
近日,虚拟现实(VR)医疗培训领域的领导者SimX与全球模拟教育领域的领先者、原CAE Healthcare现更名为Elevate Healthcare宣布了一项战略协作,旨在变革医疗培训与教育的格局。该合作伙伴关系旨在通过下一代模拟技术弥补培训缺口并提高临床准备能力。SimX的虚拟现实模拟系统(VRMSS)满足了全球各地机构和设施的这一需求。SimX专有的虚拟现实仿真平台——提供VR医疗仿真场景库——将与Elevate的广泛知识和行业背景相辅相成,使SimX能够更好地为医疗专业人员、教育工作者和机构提供无缝且全面的培训体验,弥合实体仿真与虚拟仿真之间的差距。(动脉网)
6、Makani Science突破性呼吸监测仪获FDA批准
近日,可穿戴呼吸监测技术的创新者Makani Science宣布Makani呼吸监测仪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510(k)许可,可以上市销售。此许可验证了患者的安全性,同时也验证了Makani创新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设备旨在实时连续监测呼吸频率。Makani呼吸监测仪经历了全面且严格的测试与评估,成功展示了其在各种临床和真实环境中的性能。这种小巧、舒适且独特的显示器可以对活动个体进行监测,而不会受到电线的阻碍。该显示器能够向iOS设备提供持续的实时信息,患者及其医疗服务提供者都可以访问这些信息。(CISION)
7、灵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近日,软性内窥镜科室级解决方案提供商杭州灵眸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由九合创投领投,承树风华跟投,老股东海邦沣华追加投资,跃为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加速软镜系统国内外商业化进展和学术推广工作,并进一步强化补充内镜产品组合。据官网获悉,灵眸医疗于2021年于杭州成立,并同步建立深圳研发中心和杭州制造基地。创始团队由具备多年医疗器械从业经验的国内外资深工程师、专家组成,汇集了来自国内外龙头医疗科技公司和大学的人才,其中核心团队从0到N主导推动了国产内窥镜的技术发展、商业落地和全球化进程。(投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