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服务专区> 健康管理专区> 妇幼儿健康
得了孤独症,他们会这样…附早期识别预警信号
2025.04.09来源: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罗湖区人民医院

  孤独症儿童,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漆黑夜空中独自闪烁着,因为疾病,他们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与社交技能,甚至会因怪异的举止受到歧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对孤独症群体多一些了解和关注,消除对孤独症群体的误解。

  跨越社交与行为的双重挑战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常简称为"孤独症",是一种有生物学基础的神经发育障碍,特征包括社交沟通和社交互动存在持续缺陷,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

  患者通常难以与他人交流或理解他人,其行为也可能异于常人。

  不同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具有差异,"谱系"一词是指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症状和行为。某些国家使用"阿斯伯格综合征"来描述一种轻型孤独症。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ASD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ASD是由改变大脑发育的遗传因素引起,从而导致神经行为表型。环境因素和围产期因素导致的ASD病例极少,但可能改变潜在的遗传因素。

  不同于传统认知,现代医学强调"谱系"概念--患者症状呈连续分布,轻者可独立生活,重者需终身照护。

  孤独症的典型表现

  只有在儿童早期出现某些表现的孩子才可诊断为孤独症。有时,在孩子上学以后才注意到这些表现。

  孤独症的表现存在于两大方面:社会互动和社会交流、限制性兴趣和重复行为。

  01 社会互动和社会交流

  患儿难以与他人建立关系,可能包括难以领悟他人的表情、避免目光接触、不想被触碰、不想跟他人玩耍或互动。患儿一般较晚学会说话,有的从不说话。患儿往往也不使用其他形式的交流,如手势、表情和不同语调。

  02 限制性兴趣和重复行为

  患儿往往对特定事物有强烈兴趣,也常重复相同行为,可能包括:完全专注于旋转或闪亮的东西,忽视其他东西;重复自己过去在电影、电视节目或谈话中听到过的话语、重复某些身体动作,如拍手、摇摆或旋转。

  不同患儿都有独特表现,其思维或行为不尽相同。

  早期识别:"五不"行为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行为,家长需要警惕:

  ✓ 不看(少看)

  目光接触异常,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 不应(少应)

  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

  ✓ 不指(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ASD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缺乏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 不语(少语)

  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

  ✓ 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3月龄~6岁预警信号

  3月龄

  •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

  • 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

  动人或物品

  •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

  • 俯卧时不会抬头

  6月龄

  • 发音少,不会笑出声

  • 紧握拳不松开

  • 不会伸手及抓物

  • 不能扶坐

  8月龄

  • 听到声音无应答

  • 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

  • 不会双手传递玩具

  • 不会独坐

  12月龄

  • 不会挥手表示"再见"

  或拍手表示"欢迎"

  • 呼唤名字无反应

  • 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

  • 不会扶物站立

  18月龄

  • 不会有意识叫"爸爸"

  或"妈妈"

  • 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

  • 不会独走

  • 与人无目光对视

  24月龄

  • 不会说3个物品的名称

  • 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

  • 不会按吩咐做简单事情

  • 不会用匙吃饭

  30月龄

  • 兴趣单一、刻板

  • 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

  • 不会示意大小便

  •不会跑、走路经常跌倒

  36月龄

  • 不会双脚跳

  • 不会模仿画圆

  • 不会玩"拿棍当马骑"等假想游戏

  • 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4岁

  • 不会说带形容词的句子

  • 不能按要求等待或轮流

  • 不会独立穿衣

  • 不会单脚站立

  5岁

  不能简单叙说事情经过

  不知道自己性别

  不会用筷子吃饭

  不会单脚跳

  6岁

  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不会玩角色扮演的集体游戏

  不会画方形

  不会奔跑

  家长若发现儿童发育异常,应立即转诊至专科医疗机构进行ADI-R(自闭症诊断访谈量表)评估,抓住3岁前黄金干预期。此外,听力障碍的症状可能类似于孤独症,如不说话或不回应他人。

  孤独症的治疗:从行为训练到家庭赋能

  孤独症的治疗取决于患儿年龄、症状及是否有其他医学问题。

  治疗着重于针对核心症状(即社交沟通/互动缺陷,已经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模式)采取行为干预和教育干预。主要针对早期学龄期儿童和学龄期儿童。

  对于2岁以下儿童或青少年,关于治疗计划有效性的可靠信息较少。

  孤独症无法治愈,但科学干预可改善患儿的交流和社交问题。

  如果您的孩子有孤独症,您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该疾病的信息,以便更好理解孩子的脑部运作方式,并及时求助专业医生做出明确诊断和评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孤独症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此外,孤独症儿童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科学合理的支持体系,可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

  医护人员也可发挥专业优势,提供针对性指导,协助患儿逐步提升自理能力及社会适应水平。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