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一带一路> 媒体报道
中医视角下单亲家庭儿童精神卫生的守护
2025.03.31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儿童时期是建构健全人生价值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良好的心理发展,将是一个人终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因为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单亲家庭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面临更多的心理压力和情感挑战,出现焦虑、自卑、躁狂等精神卫生问题。

  中医对单亲家庭儿童精神卫生的认识

  中医强调形神合一理念,认为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与脏腑阴阳关系密切。《黄帝内经》中提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以及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可见五脏在机体中协同发挥作用,共同主宰了精神情志活动,正所谓“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阴阳的平衡也对精神情志产生着重要影响““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种阴阳五行观念为理解和治疗单亲家庭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石。

  单亲家庭儿童面临的精神卫生问题

  情感缺失和心理问题

  如果家庭中存在父母一方爱和教育的缺失,儿童更容易敏感地体会到情感上的不足。这种情感缺失可能导致儿童出现焦虑、抑郁、仇视等负面情绪,或进一步影响择偶观与婚姻观。同时,单亲家庭儿童由于家庭环境不稳定和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可能出现如攻击性强、逆反心理较严重等心理问题。

  自我认同与社交困难

  单亲家庭儿童容易对自己的身份和家庭角色比较敏感。可能在学校或社交场合中因家庭情况而不自信,害怕被他人歧视,从而在社交中表现出退缩、孤僻等行为,影响自我认同的形成,进而影响其正常人际交往的完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学习障碍

  上述心理困扰或与他人关系的紧张也可能使这些儿童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出现学习障碍,影响学业水平的发挥。

  中医治疗单亲家庭儿童精神卫生问题的方法

  情志疗法

  中医情志疗法基于“五志相生相胜”理论,包括扶土抑木、虚则补其母等。首先明确是“肝之病”,然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对于单亲家庭中因情感缺失而思虑过重的儿童,知是脾之病,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可以通过引导其产生喜悦、快乐等积极情绪,来缓解思虑情绪。例如,组织单亲儿童参加有趣的文化活动、团体游戏竞赛等,让儿童在欢乐的氛围中释放压力、善交益友、调畅情志。同时,根据五行相胜理论,家长和老师可通过耐心倾听、给予肯定和释疑解惑等方式,舒缓肝木对脾土的制约,帮助儿童树立自信,改善其忧虑状态。

  中药调理

  一些中药具有调节脏腑功能或条达气机、宁心安神等作用,可治疗此类疾病。例如,对于属肝郁气滞的儿童,可使用疏肝理气的中药,如柴胡疏肝散加减等,肝气疏则抑郁症状减;对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焦虑、饮食差等问题,可选用健脾养心的中药,如归脾汤加减等,心脾实则纳寐佳。

 针灸推拿

  针灸和推拿是中医传统的适宜技术,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使气血调和、神清气爽,从而达到改善精神状态的目的。例如,针刺百会、神门、内关等穴位,可起到醒脑开窍、宁心安神的作用;推拿儿童胃经、心经等特定部位,可调节脏腑功能,缓解忧思、纳呆等问题。

  此外,家庭、学校和社会也应形成合力,为单亲家庭儿童提供全方位的精神关怀和帮助,助力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家长作为单亲家庭儿童最亲近的人,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家长自身也要保持好心态,为孩子树立积极生活学习的榜样。教育机构应加大学校在单亲儿童精神卫生方面的干预力度,要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社区、心理学会等可协同组织心理健康咨询与培训等公益活动,为单亲家庭提供心理辅导、中医精神健康咨询等服务。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