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这都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自1990年开诊以来,就明确了“坚持中医药特色,建设一批优势专科”的发展之路。2011年,脾胃病专科被确定为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2011~2012年肾病科等6个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9年脾胃病科和神志病科被确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入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2024年,脾胃病科、神志病科等5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经过多年努力,医院已经形成了以脾胃病科、神志病科为代表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如今,医院拥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及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6个;福建省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1个,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中医类)9个,福建省中医重点专科11个。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成效斐然。
党建引领深化党业融合
医院打造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优”工作模式,着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促进医院党建与事业发展一体融合、双强双优——推进高质量党建与高质量医疗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党建优、事业优。一是强化政治引领。医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院长任双组长的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领导小组,科学规划并有序推进专科建设。二是推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实行党支部书记与科室负责人“双带头人”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在业务和党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加强意识形态与作风建设。引导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确保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始终围绕提高疗效和服务质量展开。四是坚持党管人才。通过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医疗团队。五是组建党建联盟。院党委及党支部与外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组建党建联盟,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在“一融双优”模式的推动下,医院党建和业务工作都成效显著。医院党委获推参评“全国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医院”,药剂党支部获评“全国公立医院临床标杆党支部”,康复科进入2023年度中医医院中医康复学学术影响力前十位。
育引结合打造人才梯队
人才是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的核心。医院坚持“育引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雏鹰—雄鹰—头雁”分类培养体系。其中,“雏鹰”培养针对青年医师,提供项目支持,帮助其快速成长;为“雄鹰”搭建科研和临床平台,支持其参与高水平学术活动;“头雁”培养注重政策支持,主要是对学科带头人给予团队建设和学科发展支持,推动其引领专科发展。
同时,医院探索“筑巢引凤”引才新机制。加大引才育才力度,拓宽急需人才直聘绿色通道,提供丰厚的引进待遇,鼓励职工在职攻读博士。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聘用机制,实施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优化绩效分配与考核制度,选派医疗骨干赴海内外研修访学。
通过柔性引进与全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医院人才梯队持续增强。目前,拥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300余人,其中,国医大师1人(脾胃科专家杨春波)、全国名中医3人、福建省名中医16人。此外,医院还引进了十余位高层次人才,为专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科教并进助力专科发展
医院坚持医、教、研并重,以科研、教学能力的提升驱动专科学术水平全面提升。一是以制度激发科研活力和动力。给予具有创新活力的科研人员奖励,将科研列入中层干部聘任和职称评聘必备条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二是提升医务人员的科研能力。开展科研查房,举办课题申报集训、科研技术专项培训等。三是注重将临床科研理论转化为临床实践,促进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的对接。四是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改革。邀请资深教育教学专家来院为教学骨干进行培训,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开展教学查房,邀请名家来院指导中医教学查房,院长带领职能部门进行覆盖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教学查房巡检。五是优化研究生开题模式。组织省内外专家,通过严格的评审和质量把关进行双盲开题。
2024年医院在科研教学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中标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医院获批福建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福建省中医规范化培训青年教师技能和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团体二、三等奖。
彰显特色培育优势病种
医院在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中,注重挖掘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形成了以脾胃病、神志病、肾病、肿瘤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病种。一是明确优势病种。通过调研和梳理各临床科室的中医强项,进一步明确优势病种,如胃痞、慢性肾衰、肺癌、痴呆、痔病等。二是优化诊疗方案。开展病种攻关,建立并逐步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提升中医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兼容并蓄。吸收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与各家学术专长,提升诊疗效果。四是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探索中医优势病种的科学原理和疗效机制,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优化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五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本年度申报新技术新项目35项,成功开展单通道显微镜下椎管内占位切除术等10余项国内、省内先进技术。
专科协作提升诊疗效果
医院建立了多学科协作机制,通过定期交流会议、病例讨论、联合查房、科研合作等方式,促进不同专科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经验交流。一是开展联合诊疗。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二是构建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的医学中心模式。在急危重症方面,打造了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等5个中心,在慢病方面打造咳喘管理中心等7大中心,形成了覆盖多领域的专科群,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三是注重中西医结合攻克疾病。在发展中医优势专科的同时,积极引进西医领域知名专家,不断提升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针灸科、推拿科派出医生入驻10余个专科开展中医诊疗。四是充分发挥名老中医带头作用。如脾胃科,在国医大师杨春波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融预防、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宣传交流提升专科影响
医院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与交流,提升中医专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打造科普教育基地。医院已成为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微信服务号影响力位居全国中医医院第32位,医院各宣传平台每年发布专科宣传文章超400篇。二是与新闻媒体密切合作,打造医院品牌影响力。三是推动学术交流。鼓励各重点专科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学术交流会议和学术培训班,全年共举办21场各级学术交流会议。与头部医院的优势专科建立学术交流关系,帮扶基层专科建设,形成区域影响力。四是开展线下活动。通过健康讲座、义诊活动、社区共建、中医文化节等形式,向公众宣传中医优势专科的特色与疗效。五是优化患者服务。各专科建立患者微信群、QQ群,加强与患者的互动与交流,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科研驱动为动力,以提高疗效为目标,大力推进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医院将继续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健康福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