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报道> 一带一路> 媒体报道
中医数智化的基石:构建可靠的数据基础
2025.03.17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在AI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现代化和数智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当前中医诊疗信息的采集仍较多依赖医师的主观经验,且以定性描述为主,难以满足AI对高质量数据的要求,成为制约中医数智化发展的瓶颈。

  传统中医诊疗数据获取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

  钱学森曾指出,中医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建立和发展“唯象中医学”,即对现有的中医临床经验进行系统性概括,总结规律。从这个角度看,中医经过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确实已经总结出了大量行之有效的诊疗规律,这些规律包括对人体功能状态的辨识(辨证)及治疗等多个方面。然而,这些规律主要基于望、闻、问、切等传统四诊方法所获取的信息,高度依赖医师个人的感知能力。例如医师通过眼睛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通过手指触摸感知脉象的变化。这些以主观方式采集的信息不可避免地会使得这些规律的表述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在这种条件下,知识的传承效率较低,难以大规模复制与推广。如何克服中医诊疗数据获取过程中的主观性局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数据质量问题成为制约中医数智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樊代明院士在2024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指出,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和海量知识,光靠人的脑袋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利用AI把它整合起来,再应用到临床上进行检验。

  AI是一种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技术方法,高质量数据的输入对模型的构建尤为重要。当前,中医诊疗数据在AI应用中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数据标准化问题突出,中医术语表述不统一,同一症状往往有多种不同的表述方式,这增加了数据处理的难度;其次,临床诊疗过程以非结构化文本形式记录,不利于进行系统分析;再次,中医师采集的信息难以转化为客观的量化数值,导致计算机难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数学运算。这些问题,尤其是缺乏客观量化的数据,使得现有中医诊疗数据难以与AI有效结合,成为制约中医数智化发展的关键瓶颈。

  现代检测技术为中医数据数智化转型提供新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检测技术的发展,中医诊疗数据的客观量化成为可能。声波检测技术有望成为评估肺气和肾气虚实状态的量化手段;人体磁场检测技术可为中医“气”的概念提供客观量化依据;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对人体寒热状态进行可视化,从而实现对命门调控阳气这一过程的量化探索。这种数据驱动研究方法可为中医理论与应用研究提供高质量证据。

  目前,中医诊疗数据的量化研究已初步取得成绩。在舌诊领域,舌诊仪实现了舌象信息的客观量化采集;在脉诊领域,借助力学传感器,脉搏波的标准化采集和数字化分析已成为现实;在闻诊领域,通过结合电子鼻技术和模式识别算法,实现了气味图谱的特征分析。

  中医数智化的关键在于搭建传统中医和AI对话平台,需要通过现代检测手段将中医诊疗信息进行客观量化,让传统四诊信息具有可计算的数字特征。只有构建可靠的数据基础,才能实现中医与AI的深度融合,进而使中医在守正传承与融合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5 北京先锋寰宇大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