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孕婴相关议题成为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等内容。
两会孕婴相关政策解读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3月7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透露,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育儿补贴相关操作方案,将有直接惠民措施。
• 全国人大代表高瑞华:呼吁推动“家政+养老+托育”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一老一小”服务信息平台。
• 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建议参照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为0到3岁婴幼儿和7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提供服务消费券抵扣或消费补贴。
•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建议加大0-3岁托育服务投入,实现3-6岁学前教育全覆盖,发行超长期国债设立国家人口发展基金补贴多孩家庭,将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实现0-16岁托儿和教育费用全免。
• 广西柳州工学院董月琳代表:建议设立生育社会统筹基金,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缴纳,财政补贴,用于企业替代用工补贴和母婴设施建设补助。
• 四川省广元市李君代表:建议设立专项育儿补助资金,给予二孩和三孩家庭补助,根据孩子成长阶段提供多样化补助形式。
• 全国政协委员翟美卿:建议政府加大对托育服务投入,建设公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对民办托育机构给予资金支持和规范引导,构建托育行业人才培养体系。
• 全国政协委员拜文汇:建议延长产假时间,统筹规定陪产假法定天数,确保男性职工休陪产假期间带薪休假。
• 全国人大代表张强:建议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将辅助生殖技术和分娩镇痛等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建议探索建立免费学前教育制度,分2025-2027年试点、2028-2030年推广、2031-2035年完善三步走。
• 全国政协委员刘均刚:建议公立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以解决幼儿园招生不足问题。
孕产知识科普
• 孕期营养: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孕妇可多吃瘦肉、鱼类、豆类等;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可预防孕妇贫血及胎儿缺氧,可通过食用动物肝脏、肉类等补充;钙对胎儿骨骼和牙齿发育不可或缺,牛奶、豆制品等是良好来源。
• 孕期检查:一般在孕早期(6-12周)要进行首次产检,确定孕周、评估孕妇基本情况等;孕中期(13-27周)每4周检查一次,包括唐筛、大排畸等重要检查;孕晚期(28周及以后)产检频率增加,要关注胎儿胎位、胎心监护等情况。
• 补充叶酸:除了通过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食物获取叶酸外,也可遵医嘱服用叶酸补充剂。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孕妇,如曾生育过神经管缺陷患儿等,可能需要增加叶酸补充剂量。
育儿知识科普
• 儿童听力保护: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高分贝环境,如KTV、施工现场等。给孩子使用耳机时,要控制音量和时长。若孩子出现耳部疼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儿童口腔保健:从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开始,家长就可以用柔软的纱布或指套牙刷帮助孩子清洁牙齿。2岁半左右,孩子的乳牙基本长齐,可逐渐教孩子自己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
• 儿童眼保健: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玩手机等。每用眼30-40分钟,应让孩子休息10-15分钟。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接受自然光线照射,对预防近视有重要作用。
生育是家庭和国家的大事,国家在政策上不断发力,家庭也需掌握科学知识,共同为新生命成长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