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AI)的迅猛发展为中医药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如何守护中医辨证论治精髓?怎样让算法传递仁心温度?本版策划聚焦“中医药+人工智能”,探讨人工智能融入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策略和方向。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中医药+人工智能”对于推动广西中医药事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充分认识“中医药+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大大提升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人工智能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其意义已经超出技术本身,开始对国家整体科技发展、国际秩序塑造产生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欧盟等纷纷投身人工智能全球竞争,争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监管主导权与话语权。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2017年“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人工智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以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当前包括中医药在内各行业的重要任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中医诊断、中药研发、中医药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且深入。
发展“中医药+人工智能”正当其时
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人工智能”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为该领域的发展保驾护航。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相关科研项目和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产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广西中医药行业主动开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整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数字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总体而言,广西的中医药数字化转型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部分地市重视程度不高、县级中医医院参与度与积极性有限、中医药特色业务与信息技术融合度不够广泛与深入,中医药特色应用水平不高、专业人才匮乏、网络安全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和领军企业。
落后意味着挑战,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我们应该抓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快速推进“中医药+人工智能”发展,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中医药数字化发展新路。
推进“中医药+人工智能”的抓手和措施
一是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相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既懂中医药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此外,还要积极引进区外优秀人才,为广西“中医药+人工智能”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结合广西少数民族医药的药材特性和诊疗特点,重点突破中医药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优化、智能诊疗系统开发等核心技术,提高人工智能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
三是完善数据资源建设。要不断完善省级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的功能和模块,实现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业等各方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同时,要注重加强中医药数据相关标准制定和安全保障,推动数据安全规范化、标准化,保障中医药数据有序流通。
四是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广西中医医疗机构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整体较差,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整体水平不高。要加大在这方面的人才和资金投入,使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中医医院的业务、服务、管理赋能,助力中医医院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医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发展“中医药+人工智能”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推动广西中医药事业产业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要坚定信心、努力工作,积极投身到“中医药+人工智能”的发展中,相信通过广西中医药系统和各领域的共同努力,广西“中医药+人工智能”必将快速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推动健康广西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