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尽管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各地政府及学校积极响应,但是多数地区存在活动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对此,笔者建议全面建立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提升中医药文化推广的深度。
建议省市县各级政府组织卫生健康与教育部门,根据各地具体情况,选取具有鲜明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主题,具备与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相匹配的资源、设施、场所等条件,能够独立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活动的普通中小学,建立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对相关学校的指导、扶持和监管,积极发挥学校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在这些基地举办各种中医药传播活动,形成特色突出的中医药传播、展示体系,进一步丰富中小学中医药教育内容和中医药进校园形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普及适宜青少年掌握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正是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的有力探索,必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文化中起到积极作用。
建立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宣教主题班课,把中医药文化宣传、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遴选一批中医药经典读本,作为常规中医药文化宣教活动资料。将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健身项目纳入中小学体育活动内容。制作中医药文化宣传栏,作为校园中医药文化宣传载体。开辟中草药种植园,让孩子们直观了解中草药生长过程,了解相关中医药知识;建设中医药展区,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宣传资料、中药炮制工具、中医诊疗设备、中药标本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和体验中医药文化;设置中医药文化长廊,展示中医药文化挂图,以及学生自己创作的中医药手抄报、绘画、诗词等作品,以增进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组建中医药社团或课外小组,开展中医药文化实践体验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体验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文化氛围、中药古法炮制,感受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宣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因此,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宣传者需要转变思路,由单向输出改为双向互动模式,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将中医药文化的理念和专业术语进行多次加工,通过简单易懂的词汇来促进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通过对中医医史馆、中医药博物馆等基地的参观,使中小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并感受中医药文化,拉近中小学生与中医药文化的距离;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中医药院校的中草药园,增进他们对中草药的认识;通过传授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经络保健体操使学生们了解强身健体的方法。与此同时,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宣传也要提倡治未病理念,以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引导中小学生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学会中医健康养生理念。
伴随着当下飞速发展的科技,许多传统的知识都开始依托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散发出了新的活力。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的主渠道作用,要创造性运用“中医+”思维,以新的载体向中小学生传播中医药文化,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打造“中医课程”和“课程中医”相结合的灵活模式。所谓“中医课程”,即是采用“中医课程+”的方式,将中医药文化知识以一门独立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所谓“课程中医”,即是采用“中医药文化元素+”的形式,充分融入国学、语文、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体育、生理卫生及其他教育等各门课程当中。在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建立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可以依托这些载体来创新表现形式。在课堂上,学校可以为中小学生播放相关知识的纪录片帮助学生对中医药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AR、VR等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去认识身边的中草药,凭借这些先进的科技和平台,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繁荣,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则是推动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途径。建立中医药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让广大中小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更多地了解中医药、感受中医药、学习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丰富卫生健康知识,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中医药健康素养。建立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将健康教育从中小学生抓起,推进中医药文化在中小学校园中的传播,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必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医药文化中起着积极作用,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小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提升自身素质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