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养生息息相关。在现代,饮之不当的情况经常出现,过量饮用冷水、酒、茶、奶茶及各式饮料等,均可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饮”的禁忌,避免伤于饮。
《素问·经脉别论》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中医认为,人体水液运行主要由脾胃、肺、膀胱和肾等所主。可是如果“饮”之失当,“饮入于胃”会使相关脏腑受影响,导致水液代谢发生障碍,水液停滞或传输失常,从而导致一系列疾病。正如《医学纲目》所说:“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肺病则为喘咳、为肿、为水泻。”可见“饮”之不当能导致众多病证。
其次,《医粹精言》说:“又有一种嗜茶、嗜酒、嗜水果、嗜甘香饼饵之人,好尚之偏,病亦随之。”说明偏嗜于某种饮料,就有偏性的危害。《外科心法要诀》言:“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灼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停饮。”再者,现在市售的饮料各式各样,如一些高糖饮品,容易导致肥胖,因此必须要节制摄入量。
不少中医古籍提出有关“饮”的注意事项。如《古今医统大全》谈及“书云:善养生者,先渴而饮,饮不过多”。《千金要方》曰:“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提示要先渴而饮,已渴的话不能过饮,过饮则有可能诱发与痰癖相关的疾病。
在饮水速度上,《养性延命录》曰:“饮水勿忽咽之,成气病及水癖。”提醒饮水要慢咽,否则有可能损伤脏腑气机,同时也可避免呛水的可能。此外,饮不欲杂,避免多种饮料混合饮用。《折肱漫录》言:“酒与茶杂饮,能致酒积。”《饮食须知》谓:“酒后多饮浓茶,令吐。”《本草纲目》言:“酒中饮冷水,成手颤。”指出饮酒后禁忌多,酒后饮浓茶可令吐,或是酒中饮冷水,可成手颤。
在饱食后不可多饮。《千金食治》称:“饱食讫,多饮水及酒,成痞僻。”表明饱后不能多饮水及酒,有可能阻碍消化,或成痞僻。在睡前也勿过量饮水,如《本草纲目》言:“饮水便睡,成水癖。”这些均强调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饮”的细节,以防止疾病发生。
“饮”亦需注意个人体质。《折肱漫录》谓:“茶味最清香,令人嗜饮。然虚弱人,止宜候渴而饮,适可而止。”提醒因根据个人体质,减少饮用某类饮品,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每逢不同节气也需要注意,如《医贯》曰:“以为痢发于秋,是暑月郁热所致……多因暑热酷烈,过饮冰水,过食生冷,热为寒郁。”指出暑热天气饮冷对身体影响更大,可以伤害阳气,提示注意节气和饮水温度。
在“饮伤”上,《裴子言医》有精辟见解,认为“病中固宜节食,尤宜节饮。食伤人所易知,饮伤人都不觉,不惟茶汤浆酒以及冰泉瓜果之伤,谓之伤饮,即服药过多亦谓之伤饮。其见证也,轻则腹满肠鸣,为呕,为吐。重则腹急如鼓,为喘,为呃。甚则紧闭牙关,涎流口角,昏愦不醒人事,状类中风。患此证者,滔滔皆是,或未有识,不得不为来者言之。”以上强调了“饮伤”的普遍性,但很多人没有留心,因此必须密切注意“饮”的寒热、五味及剂量,做到饮之得当,以免伤害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