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先期是月经不调的另一个主要分类,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连续2个周期以上,也称“经行先期”“经早”“经期超前”等。笔者近期接诊了几例月经先期患者,嘱其按揉关元、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地机、期门、太溪等七穴辅助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
月经先期常与月经过多并见,严重者可发展为崩漏,故需加以重视,及时治疗。中医认为,引起月经先期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虚和血热,气虚分为脾气虚和肾气虚,造成统摄无权,冲任不固;血热分为阳盛血热、阴虚血热和肝郁血热,引起热伏冲任,伤及胞宫,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先期。
女子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节,或劳倦思虑过多,脾胃受损,中气不足,冲任不固,脾在五行属土,心为火,脾为心之子,脾虚日久,渐至心脾两虚,无法统摄经血而致月经先期,症状可表现为月经量多、色淡质稀,伴有神疲乏力、食欲减少、大便溏稀等;少女肾气未充,或老年女性肾气渐衰,或青中年女性多产房劳,或久病伤肾,导致肾气虚弱,冲任不固,经血失去约制出现月经提前,症见月经量多或少、色淡质稀,伴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妇女阳盛体质,过食辛辣食物,或感受热邪,迫血下行导致月经先期,症见月经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伴见心烦、面红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等;妇女阴虚体质,若伴月经量多,失血伤阴,或久病阴亏,或房劳多产耗伤精血,导致虚热内生,热伏冲任,血海不宁而致月经提前,症见月经量多或少、色红、质稠,伴见手足心热、两颧潮红等;女性平素抑郁,或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郁久化热,迫血下行导致月经先期,症见月经量多或少、经色深红或紫红、质稠、经行不畅、或有血块,伴见胸闷胁痛、乳房胀痛、心烦易怒等。
腧穴调理
关元任脉腧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任脉“起于胞中”,为“阴脉之海”“主胞胎”,与人的生育、生殖和生长功能有关,泌尿生殖系统疾患是任脉病候的主要表现之一。冲脉与任脉同起于胞中,主要与肾经并行,关元穴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它是调理冲任的要穴。月经先期的主要病机便是冲任失调,故按揉关元可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改善月经先期。
血海足少阴脾经腧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便取穴为屈膝,一人以左手掌心按于另一人右膝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斜置,拇指尖下即是该穴。该穴为脾经气血归聚之处,具有调经通血、健脾除湿、调理冲任的功效,为妇科理血调经之要穴,不仅对月经不调有效,对痛经、经闭、崩漏皆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该穴为脾经、肝经、肾经等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可调理脾、肝、肾三脏,也是妇科理血调经的要穴。按揉该穴,既可健脾除湿,又能疏肝养血,亦可补肾益精,对月经先期在内的月经不调皆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腧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和胃的下合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按揉该穴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对脾气虚和肾气虚引起的月经先期均可调理改善。
地机足太阴脾经腧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地,土为地之体,脾在五行属土,意指足太阴脾经;机,要也,本穴为脾经郄穴,为足太阴气血深聚的要穴。地机穴有健脾渗湿、调理月经的功效,故按揉该穴既可健脾益气,又能清泻血热,对气虚和血热引起的月经先期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期门足厥阴肝经腧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期,周期之意,该穴为十二经脉的止穴,为气血归入的门户,故名期门。期门穴为肝脏募穴,具有疏肝解郁、行气调血、健脾和胃的功效,按揉该穴可调理肝郁血热、脾气虚引起的月经先期,同时可缓解胸胁胀痛,乳房胀痛,心烦易怒等兼症。
太溪足少阴肾经腧穴,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为肾经原穴,具有益肾清热、益气固经的功效,按揉该穴,可调补肾气,改善肾气不足、血热引起的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作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患,发病既可因血热或气虚等单一病机,又可见多脏同病或气血同病的病机,若迁延不愈,常出现经量过多和经期延长,严重者可发展到崩漏。针灸对功能性月经先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能配合上述穴位居家自我按摩,可辅助增强疗效,避免复发。若因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先期,要及时明确病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