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关键课程;更是讲清楚“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渠道。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内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器物形象的总和。将中医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展现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既能让学生思接千载,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又能视通万里,见证中医药文化在传播中日益彰显的国际认同和影响力。一方面,中医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开展中医药专题教学;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要凸显中医药特色,以中医药文化自信赋能课堂教学,将中医药核心价值有机融入不同的教学专题,促进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文化自信与专业自信双提升。
以中医药“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讲解全面从严治党专题
“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为妄行。”标本兼治,是中医药一以贯之的治疗理念。“标”为现象,即表面的病征,“本”为本质,即引发病征的原因。“治病不求其本,犹除草留其根”。标本兼治注重治疗中不但要消除表面的病征,且必须根除病灶。标本兼治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党的建设需要从根本入手。在中医药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过程中,自觉以中医药标本兼治的理念,自觉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来讲解全面从严治党专题,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战略部署。
以中医药“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讲解我国社会治理专题
中医药文化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在漫长的探索实践中,中医药形成了完善的整体思想和变易思维,这为历代医家立足临床实践寻求或诊断诊法或治法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中医药传承创新始终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人本精神为理念,认为生命乃“至贵之重器”。纵观中医药发展史,以人为本的精神贯彻始终,不仅从“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等杏林故事中充分彰显,更在中医药的现实疗效中展露无遗。几千年来,中医药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守护、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的使命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衍生到今天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中医药以人为本的人本精神体现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将其融入中医药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就是要为学生讲好党和国家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如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如何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落到实处。用摆事实、讲道理、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引导其充分认知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明确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落脚点在人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落脚点在人民,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落脚点还是在人民,帮助大学生从社会治理不同层面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以中医药“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讲解生态文明专题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是中医药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理解。将人置于天地万物之中,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即人体生命运动与自然界运转如昼夜晨昏、时令气候等现象密不可分,为保障人体五脏六腑的机能,抵御各类病邪入侵,应当顺应自然规律、遵从自然法则,才能更好地改造自然,实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这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不谋而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今,“绿色”被纳入新发展理念,“碳达峰碳中和”更是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凸显大国担当和对世界的贡献。“生态文明”专题是“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热门话题,也是最贴近学生实际、能够实现双向奔赴的生活实践,中医药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融入这一专题教学时,为学生深刻解读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帮助学生认清“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实质,助益学生真正把握发展大势,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实落细在行动中。
以中医药“执中致和”的价值取向讲解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
“中和”出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与“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中医药将“执中致和”作为价值追求,强调“中正平和”,即通过观万物生灵之象、观疾病健康之象,以“中”与“和”调整人的机体各种不平衡、不中正,最终达到阴阳平衡、内外协调的状态。这种“和谐”思想从精神深处影响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选择。今天,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指出,“推动各方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增进全人类福祉。”在“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中融入“执中致和”的价值取向,正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题中之义。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大潮下,着力推动中医药海外传播,促进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应运而生,为全世界健康事业持续开出“中国处方”。同时,中国方案内在蕴含的中国智慧为应对全球性危机与挑战提供更多的“济世良方”。将中医药“执中致和”的价值取向融入这一专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和大局观,把国际社会看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统一体和有机体,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