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滚球下注网平台!
logo
当前位置: 首页> 医药观察> 医疗聚焦
医疗机构规模扩张的脚步该放缓了
2023.12.25来源:医路前行

  今日突发奇想,在网上分别以“医院、开业”和“医院、停业”作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开业的医院非常之多,有分院区开业的,有社会办医疗机构开业的,总之一派喜气洋洋;停业的医院则非常至少,刨去因违规停业整顿的外,但凡有停业的就是那么几条新闻。这样的搜索结果和听到、看到的情形基本一致:医疗机构总体上依然走在规模扩张的“康庄大道”上。为什么要对“康庄大道”打个引号?因为在我看来,医疗机构规模扩张的脚步真的该放缓了。

  这涉及到一个底层的逻辑,当前医疗市场的供给是不是够了。中国地大物博,肯定有过剩的地方、也一定有不足的地域。那么,就从总体的数据来看看。2023年10月12日,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75万张,每年人床位数从2021年的6.70张增长达2022年6.92张。千人床位数,应该是衡量医疗资源的重要指标,也是推进医疗建设的主要抓手。我们这个数据如何,我想可以放到国际上看一看。据时代周报报道,根据经合组织最新数据,美国千人病床数为2.8张,英国为2.4张,不及我国的一半。如此问题就来了,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床位?

  规模持续扩张的背后,床位持续增加的结局,就是住院率的持续高企。2022年卫生公报显示,全国年住院率达到17.5%。根据OECD公布的数据,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住院率平均为14%。尤其是,完全有理由相信,2022年是在疫情影响下,住院行为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如果没有疫情,这个数字一定还会被放大。事实上,2019年全国入院人次已经达到26596万人次,而2020—2022持续在疫情影响下得到下降,2022年仅为24686万人次。

  作为普通群众,可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床位当然越多越好。但是,隐藏的一个逻辑是,每一张床位的背后,都是必然带来的住院需求,尤其带来的是被刺激和诱导的住院需求。任何一个医院,在当前需要自我创收的背景下,怎么会坐视床位的空置?于是,不管哪个等级的医院,不管哪个地区的医院,只要能够让患者住院的,必然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住院行为;只要能够让病床产生收益的,必然会从每一个病床上让患者和医保基金乖乖买单。因为,医师专业群体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其突出特征是临床专业自主决定权,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影响力。医生说患者必须住院观察,应该住院手术,适合住院调理,有几个患者会不乖乖听话?于是,不该住院的、不应收治的都被收治入院了,加重了群众的负担,造成了医保的浪费。

  在过往,常被诟病的是医保政策只能住院报销、不能门诊支付,那么,理想的模型是,当门诊统筹政策实施后,住院率应该会降下来。今年开始职工门诊统筹全面落地,居民门诊统筹一直存在,但是今年开始住院率会下降?这个逻辑会实现?我并不乐观,从到医院看到的情况也似乎没有这样的替代作用。还是回到上面的问题,有病床一般都不会被空置,病床多一定收治入院就多。实际上,这样的规模扩张后,任何的其他措施、无论是医疗的还是医保的,都是很难有效进行管制的。比如大家寄予厚望的DRG/DIP改革,尽管依据历史数据确定一个病组(种)的收费均值,但这只能促进单个病例的合理诊疗,只能推动单个病例的成本管控。即,管得了质量很难管得了数量。哪怕支付标准再低,一些慢性病、轻症患者还是可能被收治入院,总会在你的标准之内赚到钱。毕竟,大数据也好、专家也罢,恐怕很难界定一个病人具不具有住院指征,也没有这个能力去逐个稽核。

  当前较多的现象就是,医疗卫生行业都是忙着做加法,但似乎很少有人做减法。毕竟,做好人并不难,医疗机构的扩张从短期看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但进行结构调整,进行科学规划,那是要得罪不少人的,那是很难擦这个屁股的。但是,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一边基层医疗机构要支持、要扩容,另一边各种医疗中心、各种大型医院要增加供给、要配强资源,难道不矛盾吗?关键的问题是:患者从何而来?在千人床位数已经较为乐观的情况下,仍然忙着做加法、任由做加法,从长远来看恐怕会要自食恶果。

  从医改的大逻辑来讲,应该是比较明确的:一方面要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享受更加均等更加可及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要立足基本国情,立足阶段实际,不能任由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不能过多增加群众负担。由此,医保部门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集中带量采购、医药药品谈判、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等战略性购买措施才会得以付诸实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保证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推动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其实,背后的逻辑太复杂,远不是一篇小文能够讲清楚。但是,在当前的医保战略性购买大背景下,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大逻辑下,一个最残酷的现实是,一个地区住院医疗费用的增长率会得到稳步的控制,大盘子就摆在了那里。过去的越多床位越多收入的日子一如不复返了,医疗机构真的要调整观念、改变习惯,向内挖潜、苦练内功,在得到盈余激励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更要认识到,医疗资源一定要合理规划、调整结构,控制总量、促进规范,医疗资源一定不是越多越好、医疗机构一定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医疗资源、住院床位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的扩张是要当地群众不断买单的。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很多问题应该能够有更优解,能够有更好的答案。

  前不久走访两家当地的龙头医疗机构,一家在DRG启动之初就主动裁剪了150张床位,另一家在DRG实施一年后进行结构调整、主动裁剪100个床位,目的都是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个人觉得放在大背景下这种远见卓识尤为可贵。期盼这样的可喜变化更多些!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医药梦网”微信公众号
“药城”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 敬请关注
“药城”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著作权、商标权、为用户提供的商业信息等),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文章页/相关阅读上-医周药事
文章页/相关阅读下-数风流人物
Copyright © 2004-2024 滚球下注官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6号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62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285 京ICP备: 京ICP备15050077号-2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小南庄400号一层 电话: 010-6848985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