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随着国家医保局用药目录调整工作的新闻发布会召开,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结果向全社会进行了报告和展示。据发布会介绍,本次共有126个药品新增进入医保目录,并调出了1种已被临床用药淘汰、即将撤市的药品,新目录将于2024年1月生效,造福于广大民众。
回顾往昔,自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开启了一年一度的医保用药目录调整,今年已经是第六次了。在这段时期内,我国医保目录调整机制逐步完善,众多机制创新、临床急需的新药以适宜的价格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不仅满足了患者诊疗中迫切需求,也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稳定的市场预期和前瞻性引导,这对于提高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医保目录年度调整频率稳定性和较高纳入率,为新药的研发前景提供了稳定的预期。众所周知,医药的研发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不仅在研发过程中会面临重重夭折的风险,在研发上市后也要面临难以预料的市场风浪。我国的国家医保体系是全民医疗保障的基石,每年有约3万亿的资金预算,如果创新医药产品能够有较大机率顺利进入医保目录,就有机会获得稳定可靠的医保市场,这对于提高创新医药产品的安全感将是重要的保障和激励。
从现实中看,本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中参加目录谈判的25个创新药中有23个谈判成功(成功率92%),说明在医保谈判中大多数临床价值明确的创新药都能以供需双方可接受的适宜价格纳入医保目录。这对于创新医药的研发将有重要的激励作用,能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创新优化,同时也能将国际上先进的医药技术吸引到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中来。
其次,新药医保目录调整中定价机制的日趋成熟,也为创新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预期。新药的定价一直是一个市场难题,各方博弈非常复杂,同时新药价格的可预期性对于其市场发展和推广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在历年的经验中不断完善新药谈判的定价机制,从全面规范的“综合组”评审,到日益精准的“药经组”、“基金组”测算,到不断成熟的双方谈判过程,都为医保目录调整中新药的合理定价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从相关报道来看,本次纳入目录新药的平均价格降幅为61.7%,与过去几年基本持平。虽然医保谈判中价格的博弈过程非常复杂,但每年平均降幅的稳定事实上为新药的价格预期性提供了丰富的决策支持信息。对于市场而言,最怕的往往不是政策严格,而是难以获得稳定预期。随着我国医保目录调整中定价方法和政策调控日益稳定成熟,新药价格形成机制也具有了一定的可预判性,这对于创新医药的稳定发展也是很有价值的。
最后,医保目录调整中续约机制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也为创新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这些年医保管理部门不断优化国谈药品的续约机制,22年推出了“简易续约”机制,23年更是对续约规则进行了细化和完善。从今年调整结果来看,100个续约药品中有69个保持原价续约,仅31个药品因为销售金额超准入时预期而进行了降价,且其平均降幅也仅为6.7%。同时,18个有新增适应症的续约药品中也仅有一个触发了降价,其余都保持了原价。
药品的价格往往是需要有一定稳定性的。如果新药在初次谈判中取得了合理价格,却在短短两年内就大幅度调整价格,就有可能导致市场混乱,反而可能会损害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因此,近些年我国医保目录调整中续约调价机制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了降低了市场的模糊度和风险系数。
综上所述,由于近年来我国药品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法的不断完善成熟,创新医药的目录纳入、合理定价、市场稳定等方面都获得了良好而稳定环境,这必将有利于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今年目录调整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有15个罕见病用药被成功纳入,覆盖了16种罕见病,填补了10个病种的用药保障空白。这充分说明了本次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的机制具有很好的产业吸引力,能够给予医药产业更好的预期,使之有更大的积极性将创新产品输送入医保,从而能更好的满足临床诊疗需求,也能为我国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