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双胞胎的新手刘爸爸昨天终于迎来了日思夜想的龙凤宝宝,一天的手忙脚乱后还没有摸索出照顾新生宝宝的技巧,正焦头烂额之际就被一行查房的医护人员告之要尽快让产妇下地活动,否则得了血栓弄不好危及大人生命。血栓不是老年人得的病吗,怎么年纪轻轻的产妇也会得?剖宫产的产妇更高危呢?
有资料证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制动、既往血栓史、恶性肿瘤、原发性高凝状态等,殊不知还有一个高危因素是妊娠。从妊娠中期开始,孕妇体内的几乎所有凝血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娩时达到高峰,其中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Ⅷ、Ⅶ增加最为明显,有资料显示凝血因子Ⅶ水平为正常水平的100%~130%。妊娠期妇女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会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改变,一方面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也导致妊娠期及分娩期间血栓性疾病的高发生。因此孕产妇成为此类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剖宫产的产妇术前禁水时间长导致血液更加高凝,术后因伤口疼痛、留置尿管产妇活动不便,延长卧床时间,可以说占全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对刘爸爸的提醒绝非危言耸听,预防减少血栓的发生需要做到:
1.识别高危人群。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栓病史、经产妇、肥胖、高龄、多胎、有产科并发症者、产程中的剖宫产,这些产妇是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会给予不同的评分,并在电脑系统上提醒医生关注此类高危孕妇。
2.鼓励尽早活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6小时之内由家属或其他陪护人员帮助按摩下肢,按摩方向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协助产妇膝关节被动伸屈运动,促进血液循环,6小时后督促产妇自主进行下肢主动活动或协助产妇翻身或下地活动。即便出院后也不要忘记有效的活动是避免血流瘀滞最有效、简便的方式,卧床坐月子的时代早已过去。
3.早期发现症状。主要表现包括下肢肿胀,尤其要警惕小腿不对称的水肿伴或不伴疼痛,部分产妇会出现憋气、心慌、甚至呼吸困难、咳嗽、胸痛或口唇指甲紫绀等。家属或陪护人员要多关注产妇的不适,遇有不能解释的问题时尽快寻求医护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