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瑾明,1937年7月生,壮族,广西贵港人,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第二、六、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传承人,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每周二和周五,从早上8点到中午12点多,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慕名前来找黄瑾明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他擅长运用壮医药综合疗法,诊治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各科常见病及各种疑难杂症。
如今已86岁高龄的黄瑾明仍坚持临床工作。他说,这一是为了病人,二是为了更好地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弟子们,三是为了更多地接触病人,不断地总结经验,活到老,学到老。
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五十余年来,黄瑾明全面挖掘整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把壮医从民间引入医学殿堂,完善了壮医针灸学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壮医药教育的先河。一辈子扎根八桂大地,传承发展壮医,黄瑾明被誉为“壮医临床第一人”,他的毕生心愿就是助推壮医学走向广阔天地。
“壮族人民的儿子” 誓要传承发展壮医学
择壮医研究推广之业终身,几十载春秋“医”心如磐。黄瑾明是如何与壮医结缘的?
时间回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黄瑾明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同年留校后即进入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轮转学习。在基层的工作中,黄瑾明接触到了很多壮族医药学知识和治疗经验,这为他以后从事壮医临床工作,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壮医药如今逐渐广为人知,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壮医学却未能在医学界拥有一席之地,甚至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时任广西中医学会秘书长的黄瑾明常常有机会前往全国各地参加学术活动,可每当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的同行津津乐道本民族的医学文化时,他总也插不上一句话,因为那时的他对壮医学知之甚少。
“我是壮族人民的儿子,却对壮族的医学一无所知,这让我内心触动很大,就此萌生了发掘、整理、研究与推广壮医的决心。”黄瑾明说,“壮族医药是壮族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有着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极强的实用性。如果任其湮没于民间,是对世世代代壮族先人医学成果的浪费;如能进一步挖掘并加以推广应用,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黄瑾明提出开展壮医研究的想法后,得到了广西中医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于1983年在广西中医学院创建了壮医研究室,开展文献检索和社会调查工作。1985年,黄瑾明创办了广西中医学院壮医门诊部,师从壮医名家龙玉乾,从此开始了对壮医长达三十多年的挖掘和研究,开创了壮医临床整理研究先河。
此后,黄瑾明植根于中医药学的沃土,跋山涉水,深入八桂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在田间地头跟劳作的农妇渔夫话家常,在深山小屋里听百岁老人“讲古”,挖掘出各种各样仅在民间口耳相传、简便廉验的疗法和技能。
在日复一日的浸染中,黄瑾明坚定要将传承壮族医药学、发展壮族医疗卫生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和发展方向。
博极医源 形成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
回首往事,黄瑾明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目睹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病时的情景。仅一盏煤油灯,一撮浸泡过的药线,以火燃线,线头微烧成圆珠状炭火,炭火直点穴位,一下、两下……成了!立竿见影的疗效和施治者所用器具之奇特,令他叹为观止。
“在广西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壮医疗法中,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正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看似简单的过程,发展至今已知能治疗的疾病就有130多种。”黄瑾明介绍。
壮医门诊部成立之后,黄瑾明把各地确有专长的民间壮医请来坐堂应诊,首次引入壮医药线点灸等技法。与此同时,黄瑾明带领团队将壮医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经验等进行总结整理,不断丰富壮医临床知识宝库。
在整理壮医药民间疗法的过程中,黄瑾明特别重视临床疗效、治疗规律和作用机理等的研究,用以验证壮医的科学性。
随着发掘研究的深入,黄瑾明逐步完善了壮医针灸学的理论体系,提出了阴阳互生学说、三气同步学说、三道两路学说、毒虚致病学说、平衡气血学说“五大学说”,调气、解毒、补虚、祛瘀“四大治则”,壮医药线点灸、壮医浅刺、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三大核心技术”,使壮医针灸从民间技法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黄瑾明先后主编出版了《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和《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临床治验录》,并将其学术思想著书立说,出版《中国壮医针灸学》等专著18部。壮医疗法从此有了独立而完善的学术理论基础,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黄瑾明还全面梳理了壮医特定穴,制定出版了《壮医针灸三部特定穴位挂图》和《壮医针灸学三大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VD)并公开发行,只希望让更多人掌握壮医针灸技术,规范壮医针灸操作,从而让更多的患者能受益于壮医疗法。
2009年,以黄瑾明临床工作为题材的《“线”到病除》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为弘扬壮医,黄瑾明还远赴重洋,先后出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讲学、授课、临床等活动,使壮医药学扬名海外。
2011年,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瑾明是传承人。2012年“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黄瑾明为代表性传承人,传授壮医针灸疗法学术思想及经验。
仁爱精诚 以壮医书写医患故事
多年来,黄瑾明用古老的壮医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广西南宁一度红眼病高发,药店里的眼药水几乎被抢购一空。看到这个情形,黄瑾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尝试用药线点灸治疗红眼病。4天的治愈率达到80%。药线点灸治疗红眼病轰动一时。
在临床一线奋战的五十多个春秋里,黄瑾明把壮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一体,成功运用壮医针灸和壮药内服外用法,在传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延伸出各种疗法,治疗内科、妇儿科、皮肤科等疑难病症,并保留大量临床验案,让后人少走弯路,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走向康复。
在受益于壮医疗法的众多患者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最近刚从带状疱疹后遗症恶梦中走出来的杨女士。58岁的杨女士是防城港人,2022年1月突发带状疱疹(又名“腰缠龙”),在当地医院治疗一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各种难以言状的疼痛汹涌而来,食不知味,夜不能寐。3月中旬,听说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壮医针灸科黄瑾明教授团队治疗“腰缠龙”很厉害,她当即前往南宁治疗。由于病情拖延已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杨女士身心带来巨大的伤害,治疗起来很棘手。
为帮杨女士把带状疱疹“连根拔除”,年过八旬的黄瑾明不辞辛劳,指导壮医针灸科副主任韩海涛为杨女士制定了一个以壮医的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为主、包括壮药内服外用、壮医针灸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入院首日,做了第一次莲花针拔罐疗法后,杨女士疼痛顿时减轻,当天晚上睡了发病四个多月以来的第一个好觉。住院治疗半个月,疼痛得到完全控制,杨女士出院了。
“虽然我是广西人,但在这之前我从没接触过壮医,这次治疗让我见识了壮医的神奇。我常跟人说,对壮医我是相见恨晚。”杨女士说,出院一个多月来,她基本上没再感觉到疼痛。现在每次听说身边亲友需要看病就医,她都会极力推荐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壮医科,就是希望更多的病人知道壮医疗法,早点治好病。
让更多的人了解壮医、受益于壮医,正是黄瑾明当年研究、挖掘整理壮医疗法的初衷。
在临床实践中,黄瑾明不仅挖掘归纳总结出一套有别于传统中医针灸的穴位,并独创了调气针法,在针灸治疗过程中,特别强调“让病人在享受中接受治疗”。为了消除病患的疼痛感,他经常亲自试针,体验针感,以调整手法轻重缓急,进针无痛、轻快。治疗时,黄瑾明和蔼可亲的语气和真诚的关怀也大大减轻了患者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凡为医者,对病患当一视同仁,对长者有儿女情怀,对幼者有父母心肠。”这是黄瑾明的座右铭。在患者眼里,“黄老问诊很细致,很全面,又很有耐心。”而在治疗过程中,他总是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想尽办法减轻其医疗负担,凭借自己丰富的诊疗经验、高超的技术代替部分昂贵的检查。
几十年来,经黄瑾明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这些患者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无论黄皮肤黑头发、黑头发黑皮肤,还是金发碧眼,只要是病患,我们都应当一视同仁。”黄老常如是教育学生。
曾有一对英国夫妇,结婚五年没有小孩,在黄瑾明的治疗下,他们生育了一个女孩。为表达感谢,夫妇二人带着女儿来看望黄瑾明,并感慨道:“亲爱的黄医师,非常感谢您为孩子的诞生所给予的帮助。我们感到非常幸运遇到您!”
在黄瑾明的内心深处,有两千多年传承历史的壮医,是一代又一代壮族先人智慧的结晶,它不仅可以为壮族人民服务,也同样可以救助病患于八方。
薪火相传 不遗余力推广壮医学
在壮医研究发展事业上,黄瑾明不仅身先士卒开新局,更是不辞辛劳地做好传承工作。几十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培养了大批壮医人才,大大推动了壮医学的传承发展。
为了让壮医疗法得到更好的传承,1985年,黄瑾明率先将整理研究的壮医药线点灸等民间技法引入高校课堂,亲自授课,其主持完成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研究与教学实践”获广西教学成果二等奖,开创了高等壮医药教育的先河,并使壮医药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办学特色。
在黄瑾明的办公室里,细心保存着数十本全国各地壮医学员寄回来的病历资料,有的至今已几十年,纸张已微微泛黄。“医学不能弄虚作假,讲究具体的证明,有效就有效,没有效就没有效。由学员说了算,由病人说了算。”
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黄瑾明面向全国开办了30多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培训班,使该疗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2009年以来,以黄瑾明为首席专家,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指导了20多家县级中医院建立壮医科,为50多家基层中医院培养壮医人才1500多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将壮医药事业发扬光大,黄瑾明建立了一支由博士、硕士等高资质人才组成的流派传承团队,把毕生经过重重艰难险阻探索所得倾囊传授,推广壮医药。经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如今的壮医药学已走出广西,与国内多家医院互建二级传承站,在全国范围形成一支庞大的队伍。
50多年来,在黄瑾明的带领下,经历了在职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壮医教育已成为较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壮医执业医师考试和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一生为医也为师,如今黄瑾明已是“桃李满天下”。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还希望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把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给更多的学生。
“我要尽快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迅速成长,强大壮医人才队伍,更好地治病救人,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黄瑾明语重心长地说道。
从医数十年来,黄瑾明为传承和发展壮医,培养壮医人才,改善少数民族基层地区医疗环境,推动民族团结,弘扬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仁爱精进、德技双馨,倾尽一生心血把壮医药成果发扬光大的黄瑾明,完美诠释了慈悲为怀的大医风范,是“医之大者”的表率。
“杏林春暖半世纪,仁心济世谱新章”。如今,尽管已退休多年,但黄瑾明仍以86岁的高龄坚持每周定期出门诊,经常参加各种义诊活动,只为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