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将来临,气温骤降,呼吸道疾病高发,很多孩子因感染新冠病毒而病倒。“孩子喉咙痛,好像有点发热,不想去医院,怎么办?”“孩子‘阳’了,要不要吃药?”“核酸转阴了,可是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办?”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感染新冠病毒的诸多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名中医、浙江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晓鸣。
问题1:如何正确处理儿童发热?
王晓鸣介绍,发烧是身体对部分感染和疾病的反应,是身体抵抗疾病的一种方式,大多数细菌和病毒在较高的温度下更难生存和繁殖。
孩子发热时,家长不要慌乱。一般来说,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孩子没感到明显不适,可以多喝点温开水。由于冬季婴幼儿发烧通常与外感风邪有关,这时家长可以选取家中常用的带根葱白4~5根煮汤给患儿服用,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也可进行物理降温,如给孩子洗温水澡,或者用湿布擦拭身体,通过皮肤水分蒸发把温度降下来。但在寒冷的冬天,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二次受凉。
如果体温达到38.5℃以上,或孩子因高热而感到明显不适,引发强烈哭闹、精神状态差时,家长可以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注意不可将不同药物交叉使用。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三天不退;热退后,再次出现发热;拒绝进食;频繁呕吐,或惊厥、嗜睡;咳嗽伴随重气喘等情况时,家长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问题2:什么是高热惊厥?出现高热惊厥该怎么处理?
王晓鸣介绍,高热惊厥是指儿童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大于38.5℃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高热惊厥与体温骤然升高、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凝视,伴意识丧失,一般以6个月至4岁小儿多见。
出现高热惊厥引发的抽搐时,家长应立即使患儿平卧或侧卧,头侧向一方,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呕吐物,并及时就医。此外,王晓鸣特别提醒,有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在发热时要及时给予退热措施。
问题3:孩子体温正常后仍然咳嗽怎么办?
如果孩子没有出现呼吸急促、犬吠样咳嗽和声音嘶哑的情况,精神状态良好,多为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与病毒性感冒后咳嗽一样,多数情况下可自行缓解。
王晓鸣给各位家长介绍了一个中医治疗咳嗽的食疗方——蒸柚子。柚子有止咳化痰功效,特别适合小儿。具体做法:柚子1只洗净,在柚子顶部切十字(切入柚肉),放入带盖的碗盅内,隔水蒸约1~2小时,去皮,放适量冰糖即可。
问题4:孩子一直咳嗽,会咳成肺炎吗?怎么判定是否得了肺炎?
王晓鸣介绍,虽然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肺炎的概率并不高,但时下正值冬季,气候干燥寒冷,是肺炎的高发季节,所以不可掉以轻心。
呼吸急促是判断肺炎的重要线索。新冠病毒感染引起肺炎,或患病期间合并细菌、支原体肺部感染,会导致肺泡充满液体,造成气体交换障碍。为了获得足够的氧气,患儿不得不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
怎么样算是呼吸急促?一般来说,2月龄以下幼儿呼吸频率>60次/分钟,2月龄~1周岁>50次/分钟,1周岁~5周岁>40次/分钟,5周岁以上>30次/分钟就可认定为呼吸急促。有时因孩子发热、哭闹等因素,很难精准测算呼吸频率,这时观察孩子的整体状态更有意义。如孩子出现呼吸加速、费劲,鼻翼扇动,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出现明显凹陷),嘴唇、指甲、皮肤发紫等表现,家长就要引起注意,及时就医。
问题5:孩子发生腹泻,该怎么处理?
部分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肠道,引起肠炎;也可能是病毒产生的毒素诱发了胃肠功能紊乱;还有可能是药物引起的腹泻。这种情况造成的腹泻通常比较轻微,短期内就能自行缓解。如果腹泻严重,则应补充丢失的液体和电解质,而不是盲目服用止泻药、抗生素。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要口服补液,保持饮食,合理用药。腹泻一开始就要给孩子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加盐米汤、糖盐水、口服补液盐溶液,任意选用一种即可,每公斤体重口服40~50毫升左右。如果孩子能够进食,给予适量易消化的食物是预防脱水最好的方法。腹泻时不应盲目禁食,孩子曾吃过的不过敏的食物都能继续吃,只要煮得烂一点、清淡些就可以。还可以使用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有助于缩短病程。
王晓鸣给家长们推荐了一个简单的中医药外治方法:中成药克痢痧胶囊由白芷、苍术、石菖蒲、细辛、荜茇等药组成,取1粒,去除胶囊,倒出药粉,加少许清水调和,敷于肚脐内,盖上薄层消毒棉或纱布,再用透气胶布固定,12小时换一次。
如果三天内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频繁呕吐、尿量明显减少、不能正常饮食、大便带血等,应该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问题6:家长该如何正确选择中成药?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症见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者,可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等;症见发热、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金振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减味小儿化痰散等;症见发热、食少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结者,可用健儿清解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症见咽痛明显者,可用小儿清咽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等;症见咳嗽明显者,可用清宣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止咳片等;症见乏力、纳食不香者,可用醒脾养儿颗粒等。
要注意的是,上述中成药只能选择其中一种,不要重复用药。考虑儿童体质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出现病情变化的,需及时就医。
问题7:孩子发热咳嗽,需要忌口吗?该如何忌口?
只要孩子患病前无食物过敏史,没必要刻意忌口,在患病期间要鼓励孩子适量吃优质蛋白质,但是要注意避免吃生冷食物,要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从而保护脾胃,有利于疾病康复。
患病期间还应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C。但许多家长发现,孩子高热时往往不愿意多喝水,且许多水果性偏寒凉,多吃会导致婴幼儿出现呕吐或腹部不适。这时候家长可以在家自制水果汤来解决这个问题。可选用梨、甘蔗、马蹄、金橘等具有清热生津、化痰止咳、消食理气功效的水果,将水果切成小块,加水适量。先放入梨、甘蔗、马蹄煮10~15分钟,放入金橘再煮5~10分钟即成,可以喝汤也可以吃水果。这款水果汤既解决了孩子不愿意喝水和水果生冷的问题,同时还具有食疗作用,家长们不妨试试。
问题8: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孩子该如何进补?
《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之说,民谚也有“冬季粥养赛人参”的说法。王晓鸣给家长推荐进补方式正是粥疗,它特别适合病后康复的老年人和婴幼儿,粥既容易被充分吸收,也便于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集筛选了60多种粥食,可见粥养食疗之功。
在发热性疾病恢复期,可用粳米、小米等煮成粥,有止烦渴、养脾胃的功效。还可以吃百合粥、莲藕粥、甘蔗粥等,还可以用红枣、山药、薏苡仁、扁豆、赤小豆、茯苓、莲子等同谷类一起煮成粥服食,可以起到调补脾胃、养护身体的作用,尤适合胃口不好,伴有乏力的孩子。
问题9:“阳康”后,孩子还需注意什么?
王晓鸣认为,判断是否“阳康”不仅要看抗原或核酸结果,还要看症状是否真正好转,吃喝拉撒睡有没有全部恢复正常。有的孩子抗原转阴,但仍有夜间常醒、脾气差、黏人、爱哭闹等表现,这表明孩子还没有完全康复,可能仍有头身疼痛等不适。有的孩子会出现食欲下降、总想睡觉、不愿意动等症状,这是脾胃功能受损的表现。这些情况一般会在几周内缓解。如果上述症状严重,影响到孩子生活和学习,或者家长非常担心,可以到中医儿科就诊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