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生于气”,在气交之处(即肚脐周围)进行微压艾灸,调理中焦,调动脏腑、经脉、经筋分间之气,可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种灸法被称为气交灸,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又适合哪些人使用呢?
什么是气交灸《黄帝内经》记载,“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可见,肚脐周边的位置就是气的中心,也就是气交之处。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针灸一科主任护师陈哲子介绍,气交灸不能直接治病,但对促进疾病康复及强身保健有很大帮助。实际上,该灸法可助推卫气循环运行。《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卫气属于阳气的一种,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的生理功能。人体的卫气输布全身无处不在。气交灸可以令血气顺利地濡养机体,如果人体自身的能量足够,气交灸就可以通过维持气机的升降出入,达到祛病康复之效果。
陈哲子介绍,该灸法具有特殊的优势:其一,轻微负压,有利于卫气的循行及改善血液微循环。其二,隔碗艾灸,温度持久舒适温煦,更换艾柱的时候,温度会略微下降,随着新艾柱的燃烧,温度又逐渐回升。这种温度的起伏变化虽然细微,但在调气的环节里,作用却是非常精妙的。
气交灸如何操作1.在肚脐及周边涂抹天然生桐油。
2.使用特制的气交灸碗或一个直径约5~6厘米的小碗/杯子(碗底有一个直径2~3厘米,深约4毫米的碗足),倒扣在肚脐上。
3.在碗底凹陷处放上以艾绒制成的“倒三角”形状的艾柱3~5壮,点燃后根据燃烧情况更换即可。
注意灸治过程中要用毛巾覆盖肚脐周围,给皮肤保温,防止受寒。一般每日一次。
气交灸适用于哪些情况气交灸对失眠、脾胃虚寒、月经不调、宫寒、头痛、便秘、关节炎、胃炎等都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也可辅助中风后遗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
陈哲子介绍,50多岁赵阿姨(化名)因更年期综合征,思虑过重,已失眠多年,始终找不到排解的方法。到该科就诊后,通过气交灸辅助针灸治疗,2~3周便回归正常睡眠,手脚怕冷等气血不足的情况也得到了很好地改善。
陈哲子表示,该科许多中风后康复患者也非常欢迎气交灸,“不过,这类患者病情较重,需要2~3月时间治疗使身体整体改善。”
不过,对于患有精神异常、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曾行有心脏支架手术或深静脉置管术的患者,以及月经期女性和孕妇,则不建议使用该疗法。
有的患者表示,做了气交灸会出现上火的症状。陈哲子解释,这可能是艾灸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导致的,也可能因为经脉所过之处有较重的痹阻或瘀积存在,气交灸在加速卫气循行遭遇的阻力太大,就容易逆行,表现出便秘、口干舌燥、失眠等上火现象。因此,治疗前应由专业人士辨证并进行操作或指导。
针对部分患者做完气交灸反而感到疲惫的情况,陈哲子解释,很多人误以为艾灸可以扶阳、补阳,所以长时间艾灸,其实是错误的。如过体质较虚弱的患者气交灸的壮数做得过多,微弱的能量一下要拿去输布和濡养全身各处,反而会使身体更加疲惫。所谓“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果为助”,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她建议做艾灸要适量,还应增加饮食营养,减少内耗。